未特指的全葡萄膜炎Unspecified Panuve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6:23
编码9C20.Z

关键词

索引词Panuveitis、未特指的全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弥漫性葡萄膜炎
缩写泛发性葡萄膜炎、Uveitis-totalis
别名全眼内炎症、全葡萄膜病、全葡萄膜综合症、弥漫性全葡萄膜炎、全面葡萄膜炎、广泛性葡萄膜炎

未特指的全葡萄膜炎(ICD-11: 9C2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或病原学证据
      • 房水或玻璃体样本中通过PCR检测到特异性病原体核酸(如病毒、细菌、真菌)。
      • 葡萄膜活检显示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组织破坏(仅用于难治性病例)。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全葡萄膜炎症证据
      • 前段炎症: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闪辉(Tyndall现象)或前房细胞≥2+(SUN分级)。
      • 后段炎症:眼底检查/广角成像显示脉络膜增厚、视网膜血管炎或玻璃体混浊。
    • 排除其他明确病因
      • 无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Behçet病、VKH综合征)、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梅毒)或外伤史。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指标
      • 房水IL-6水平 >100 pg/mL(正常<10 pg/mL)。
      • 血清ACE升高(>40 U/L)提示肉芽肿性炎症可能。
    • 影像学特征
      • OCT显示黄斑囊样水肿(CME)或脉络膜皱褶。
      • FFA可见视网膜血管渗漏和视盘强荧光。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眼部检查
    ├─前段评估
    │ ├─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闪辉)
    │ └─眼压测量(排除继发性青光眼)
    └─后段评估
    ├─间接检眼镜
    ├─OCT(黄斑厚度测量)
    ├─FFA/ICGA(血管渗漏评估)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虹膜后粘连检测)
    └─实验室检测
    ├─房水/玻璃体分析(PCR、细胞因子检测)
    ├─血清学(HLA-B27、ACE、梅毒/结核筛查)
    └─全身评估(胸部CT、关节检查)

  2. 判断逻辑

    • 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2+(SUN标准)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立即启动抗炎治疗。
    • OCT分层解读
      • 黄斑厚度>300μm → 提示CME,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 脉络膜厚度>400μm → 提示脉络膜充血,需全身免疫抑制治疗。
    • FFA动态评估
      • 早期渗漏(<30秒)→ 活动性视网膜血管炎。
      • 晚期视盘染色 → 慢性视神经受累。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房水IL-6 <10 pg/mL >50 pg/mL提示急性炎症,需强化局部激素治疗
房水CD4+/CD8+比 1.5-2.5 比值<1提示病毒感染,>3提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血清HLA-B27 阴性 阳性者进展为慢性葡萄膜炎风险增加3倍,需警惕强直性脊柱炎共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8-52 U/L >60 U/L需排查结节病,配合胸部CT检查
玻璃体IgG指数 <0.7 >1.0提示眼内抗体合成,支持慢性炎症状态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同时满足前段+后段炎症证据,并通过多模态检查排除特异性病因。
  • 治疗监测:OCT黄斑厚度变化是评估治疗反应的关键指标(目标值<250μm)。
  • 预警征象:HLA-B27阳性合并虹膜后粘连者,需每3月随访预防继发性青光眼。

参考文献
《Ocular Immunology and Inflammation》(2023年第6版)
《Uveitis and Immunological Disorders》(ESASO眼科进展报告)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IUSG)2024年共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