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婴儿或青少年白内障Unspecified Infantile or juvenile cataract

更新时间:2025-06-18 18:53:15
编码9B10.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antile or juvenile cataract、未特指的婴儿或青少年白内障、婴儿或青少年白内障、早老性白内障、婴儿白内障NOS、青少年白内障、婴幼儿白内障、幼年期白内障
缩写婴儿-白内障、青少年-白内障
别名小儿-晶状体混浊、儿童-晶状体不透明、婴儿-晶状体病变、婴幼儿-白内障、少年-白内障

未特指的婴儿或青少年白内障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明确观察到晶状体局部或弥漫性混浊,混浊形态包括全白内障、核性白内障或板层混浊。
    • 排除其他特异性白内障类型
      • 通过病史和检查排除遗传综合征相关白内障(如Down综合征)、代谢性疾病相关白内障(如半乳糖血症)或外伤性白内障。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婴幼儿期:白瞳征(瞳孔区反光异常)、注视异常(无法稳定追视物体)、异常头位代偿。
      • 青少年期:进行性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5)、眩光敏感或单眼屈光参差(≥3D差异)。
    • 高危因素
      • 阳性家族史(一级亲属有先天性白内障病史)。
      • 母体妊娠期TORCH感染史(特别是风疹病毒暴露)。
  3.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裂隙灯确认晶状体混浊且无法归类为特定类型。
      • 存在至少两项支持条件(临床表现或高危因素)。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1(视力评估) A --> B2(瞳孔反射检查) A --> B3(红光反射试验) B1 --> C[确诊检查] B2 --> C B3 --> C C --> D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C --> D2(眼部B超) D1 --> E1[混浊定位] D2 --> E2[排除PHPV/视网膜病变] C --> D3(遗传学检测) D3 --> E3[基因突变筛查] C --> D4(代谢筛查) D4 --> E4[半乳糖血症等]

  2. 判断逻辑

    • 红光反射试验(Brückner试验):
      • 阳性判断:瞳孔区出现不对称反光或白瞳征,需立即转诊眼科。
      • 解读要点:敏感性达90%,但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鉴别。
    • 眼部B超
      • 异常标准:显示晶状体后囊混浊伴玻璃体透声正常,可排除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 全外显子组测序
      • 阳性指征:检出CRYAA、GJA8等白内障相关基因致病性变异,需结合表型判断临床意义。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遗传学检测

    • 异常意义
      • 检测到CRYAA基因c.62G>A(p.Arg21His)等已知致病变异时,可确诊为遗传性白内障。
      • 发现VUS(意义未明变异)需结合家系共分离分析。
  2. TORCH筛查

    • 阳性标准:风疹病毒IgM阳性(效价≥1:10)或IgG亲和力指数<50%。
    • 临床关联:提示宫内感染可能,需排查其他系统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
  3. 代谢筛查

    • 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活性
      • 临界值:<5.0 U/g Hb(正常>18.0 U/g Hb)提示半乳糖血症风险。
      • 处理建议:立即启动无乳糖饮食并监测肝功能。
  4. 炎症指标

    • 房水细胞计数
      • 异常阈值:>5个细胞/高倍视野提示葡萄膜炎继发白内障可能。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裂隙灯确认非特异性晶状体混浊,需系统性排除其他可分类病因。
  • 检查重点:婴幼儿首选无创红光反射筛查,确诊阶段必须包含B超和遗传检测。
  • 实验室价值:基因检测阳性可指导家系遗传咨询,代谢异常结果需立即干预。

参考文献

  1. Lambert SR. J AAPOS. 2020;24(3):131-135.
  2. Shiels A. Prog Retin Eye Res. 2010;29(6):543-552.
  3. AAPOS先天性白内障管理指南(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