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睫毛异常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disorders of eyelash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7:38
编码9A04.Y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disorders of eyelashes、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睫毛异常、眼睑多毛症、上睑多毛症、下睑多毛症、获得性白睫
缩写OT-AL、Other-Specified-Acquired-Eyelash-Abnormalities
别名特殊类型的获得性睫毛问题、特定获得性睫毛异常、获得性睫毛异常其他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睫毛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意义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明确观察到≥3根睫毛异常生长(倒睫、双行睫或睫毛方向紊乱≥30度偏离正常轴)。
      • 睫毛毛囊开口位置异常(距睑缘距离>2mm或<0.5mm)。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眼部刺激症状(异物感/刺痛)伴随反射性流泪。
      • 睑缘解剖异常(瘢痕性睑内翻/外翻、睑板腺开口阻塞)。
    • 明确病因证据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 眼睑手术/创伤史(瘢痕形成时间窗与症状出现相符)
      • 活动性睑缘炎(睑缘充血肥厚+鳞屑附着)
      •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甲状腺眼病活动期/瘢痕性类天疱疮确诊)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裂隙灯阳性结果)。
    • 需至少符合一项支持条件中的临床表现或病因证据。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眼部评估
├── 形态学检查
│ ├── 裂隙灯显微镜(睫毛定位金标准)
│ └── 眼睑成像系统(定量分析睫毛角度)
├── 功能评估
│ ├── 荧光素染色(角膜损伤检测)
│ └→ BUT试验(泪膜稳定性评估)
└── 病因筛查
├→ 睑缘拭子培养(鉴别感染性病因)
└→ 血清学检测(抗BP180抗体等)

  1. 判断逻辑
    • 裂隙灯显微镜
      • 倒睫定义:睫毛与角膜接触或成角<90度。需记录异常睫毛数量、分布象限(颞侧高发)。
      • 双行睫判定:第二排睫毛位于睑板腺开口后方,需与先天性双行睫(睫毛发自睑板腺内)鉴别。
    • 荧光素染色
      • 角膜下方1/3点状染色提示机械性损伤,需立即处理倒睫。
      • 弥漫性染色需排查干眼症等共病。
    • 睑缘拭子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蠕形螨阳性者需联合抗感染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荧光素染色

    • 阳性(≥5个点状着色):提示角膜上皮损伤,需行睫毛电解或冷冻治疗。
    • 阴性但症状持续:需排查睑板腺功能障碍或心理性因素。
  2. 眼睑成像分析

    • 睫毛角度>120度(正常范围:90-110度):提示退行性睑外翻相关性睫毛方向异常。
    • 毛囊密度<5个/mm²(正常:8-12个/mm²):提示瘢痕性秃睫,需考虑自体毛发移植。
  3. 血清抗BP180抗体

    • 阳性:提示瘢痕性类天疱疮,需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
  4. 蠕形螨检测

    • 密度≥3只/睫毛:需茶树油眼睑清洁联合伊维菌素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裂隙灯显微镜下睫毛定位异常是确诊基石,需结合病因学证据制定治疗方案。
  • 检查重点:优先排除感染性/免疫性病因,角膜损伤评估决定治疗紧迫性。
  • 实验室价值:荧光素染色指导临床干预时机,血清学检测揭示系统性疾病关联。

参考文献
《眼科临床指南》(AAO 2023版)
《中国眼表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2)》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睫毛异常诊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