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意外运输损伤事件Unspecified Unintentional transport injury event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7:47
编码PA5Z

关键词

索引词Unintentional transport injury event、未特指的意外运输损伤事件、意外运输事故
缩写未特指意外运输损伤事件
别名未知交通事故、未指明交通意外伤害、未定型交通损伤、未分类交通意外、未详细说明的运输伤害、Unspecified-transport-accident-injury-event

未特指的意外运输损伤事件(PA5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运输事故史
      • 有确凿证据(如事故报告、目击者证词或监控记录)证明损伤发生于道路交通、航空或水上运输过程中。
    • 非故意性损伤
      • 排除自杀、自伤或暴力攻击等人为故意行为(需结合警方报告或司法鉴定)。
    • 损伤无法归类至特定亚型
      • 根据ICD-11标准,损伤类型不符合其他特指类别(如行人、自行车、机动车驾驶员等特定编码)。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情境依据)

    • 典型创伤表现
      • 多系统复合伤(如骨折合并内脏损伤)、局部肿胀/瘀斑或活动受限(发生率>70%)。
      • 生命体征异常: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或呼吸急促(>20次/分)。
    • 环境证据
      • 事故现场存在运输工具损毁、道路/天气条件异常等客观证据。
  3. 排除标准

    • 若损伤可明确归类至ICD-11其他亚类(如PA50-PA5Y),则排除PA5Z诊断。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1. 初步评估(ABC原则):
    ├─ 气道通畅性检查
    ├─ 呼吸功能评估(氧饱和度监测)
    └─ 循环状态评估(血压、心率)
  2. 影像学检查:
    ├─ X线(四肢/脊柱/胸部)
    ├─ CT扫描(头部/腹部/骨盆)
    └─ 超声(FAST评估腹腔出血)
  3. 实验室筛查:
    ├─ 血常规+凝血功能
    ├─ 生化全项(肝肾功能、电解质)
    └─ 动脉血气分析
  4. 神经系统评估: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5. 特殊情境检查:
    └─ 心电图(疑似心脏挫伤)

判断逻辑

  • X线/CT扫描
    • 骨折线或内脏损伤影像是创伤的直接证据(如肋骨骨折提示胸部撞击)。
    • 若CT显示颅内出血但无坠落史,需关联运输事故机制(如急刹车导致头部撞击)。
  • FAST超声
    • 腹腔游离液体阳性需紧急手术探查,阴性者仍需CT确认(假阴性率约10%)。
  • GCS评分
    • ≤8分需立即气管插管,评分下降提示继发性脑损伤。
  • 实验室动态监测
    • 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排查隐匿性出血,乳酸升高(>4 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意义:急性失血(如内脏破裂),每下降10 g/L≈失血500 ml,需紧急输血。
    • 血小板减少(<100×10⁹/L):
      • 意义:大量输血后稀释性减少或创伤性凝血病,需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2.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正常1.5倍):
      • 意义:凝血功能障碍,见于肝损伤或DIC,需维生素K或冷沉淀治疗。
  3. 生化指标

    • 肌酐升高(>106 μmol/L):
      • 意义:横纹肌溶解(挤压伤)或肾灌注不足,需水化及碱化尿液。
    • 转氨酶升高(ALT/AST>3倍上限):
      • 意义:肝挫伤,需排除胆道损伤并监测出血风险。
  4. 动脉血气

    • 代谢性酸中毒(pH<7.35,HCO₃⁻<22 mmol/L):
      • 意义:休克或组织缺氧,需扩容及纠正氧合。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明确的事故史+复合伤表现+排除其他特指类别。
  • 辅助检查优先级
    • 稳定生命体征(ABC评估)> 影像学明确损伤范围 > 实验室动态监测并发症。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血红蛋白、乳酸、凝血功能是评估失血与休克的关键;肌酐、转氨酶提示器官损伤。

参考文献

  1.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PA5Z条目(2019)
  2.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第10版)
  3. EAST《创伤患者凝血病管理实践指南》(2023)
  4.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严重创伤诊治专家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