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特指的高度意外跌倒Unspecified Unintentional fall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5:27
编码PA6Z

关键词

索引词Unintentional fall、从未特指的高度意外跌倒、跌倒NOS、机械性坠落、在地板上跌倒、在家中跌倒、在住宅中跌倒、在养老院跌倒、从未知高度跌倒、意外跌倒、跌倒造成的伤害导致死亡
别名意外跌落、意外坠落、未知高度跌倒、不明高度跌落

从未特指的高度意外跌倒(PA6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跌倒事件:患者或目击者明确报告无外力干预(如撞击、推搡)的突发性体位改变导致身体接触地面。
    • 影像学证据:X线、CT或MRI证实存在骨折(如髋部Colles骨折)、关节脱位或颅内出血等器质性损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风险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跌倒后即刻出现局部疼痛(VAS评分≥4分)或活动受限。
      • 伴有皮肤瘀斑/擦伤(面积≥2 cm²)或肿胀(关节周径增加≥10%)。
    • 高危风险因素
      • 年龄≥65岁、存在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病史。
      • 近期使用镇静剂/降压药物(如苯二氮䓬类、α受体阻滞剂)。
  3. 排除标准

    • 明确外力致伤(如交通事故、暴力事件)。
    • 癫痫发作、卒中急性期等神经系统事件导致的跌倒。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影像学评估
    ├── X线平片(首选)
    │ ├── 四肢/骨盆(排除股骨颈骨折)
    │ └── 脊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 头部CT(GCS≤13分或局灶神经体征)
    └── MRI(疑似脊髓损伤/隐匿骨折)

    • 判断逻辑
      • X线发现骨折线或关节对位异常可直接确诊器质性损伤。
      • 头部CT显示硬膜下血肿≥5 mm需神经外科会诊。
      • 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脊髓水肿或韧带撕裂。
  2. 功能评估树

    └── 功能测试
    ├── 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45分)
    ├── 肌力检测(徒手肌力测试≤4级)
    └── 步态分析(Tinetti量表≤19分)

    • 判断逻辑
      • Berg量表评分下降提示跌倒复发风险增加3倍。
      • 髋外展肌力≤3级与步态不稳显著相关(OR=4.2)。
  3. 实验室检查树

    └── 实验室检测
    ├── 血常规(Hb<110 g/L提示贫血性头晕)
    ├── 电解质(血钾<3.5 mmol/L致肌无力)
    └── 维生素D(25-OH-D<50 nmol/L需补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 <110 g/L(女性) 贫血导致携氧不足,引发头晕、乏力(校正后跌倒风险增加1.8倍)
血清钾 <3.5 mmol/L 低钾血症致肌无力,需排查利尿剂滥用或肾小管酸中毒
25-羟维生素D <50 nmol/L 维生素D缺乏加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OR=2.3),需每日补充800-1000 IU
国际标准化比值 >3.0(华法林治疗者) 抗凝过度增加硬膜下血肿风险,需调整INR至2.0-3.0
心肌肌钙蛋白I >0.04 ng/mL 提示隐匿性心肌损伤,需排查心源性晕厥(敏感性92%)

四、分层诊断流程

  1. 急性期(跌倒后2小时内)

    • 启动ABCDE评估,优先处理气道、出血及脊柱损伤。
    • 完成急诊X线/CT(30分钟内出具报告)。
  2. 恢复期(24-72小时)

    • 使用Hendrich II跌倒风险评估模型(≥5分需干预)。
    • 对维生素D缺乏者启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值≤-2.5确诊骨质疏松)。
  3. 预防阶段

    • 推荐Timed Up and Go测试(≥12秒提示高风险)。
    • 对使用≥4种药物者启动药物重整(Beers标准)。

依据来源

  •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折风险管理指南》
  • NICE指南NG89(跌倒评估与预防)
  • 美国老年医学会(AGS)《Beers标准》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