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通过威胁到呼吸的方式故意自害Unspecified Intentional self-harm by threat to breathing
编码PC7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ntional self-harm by threat to breathing、未特指的通过威胁到呼吸的方式故意自害、通过悬吊、勒杀和窒息的方式故意自害
别名未特指的窒息自害、未特指窒息自杀、未特指勒颈自害、未特指悬吊自害、未特指呼吸中断自害、未特指呼吸道阻塞自害、未特指气道压迫自害、Unspecified-Self-Harm-by-Respiratory-Threat
未特指的通过威胁到呼吸的方式故意自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的行为证据:
- 目击者证实或现场证据(如颈部勒痕、气道异物)表明故意实施的呼吸威胁行为。
- 患者自述存在明确的自我伤害意图和具体实施行为。
- 急性缺氧体征:
- 皮肤黏膜发绀(口唇/甲床青紫)或苍白。
- 意识障碍(GCS评分≤12)或昏迷。
- 明确的行为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突发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伴窒息感。
- 生命体征异常:初期心动过速(心率>120 bpm)→后期心动过缓(心率<50 bpm)。
- 高危背景因素:
- 抑郁症/焦虑症病史(需精神科确诊)。
- 近期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
- 典型症状组合: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全部"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1项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血气分析]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神经系统评估] B --> B1[持续血氧饱和度(SpO₂)] B --> B2[心电监护] C --> C1[动脉血氧分压(PaO₂)] C --> C2[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 D --> D1[胸部X线/CT] D --> D2[颈部软组织超声] E --> E1[脑电图EEG] E --> E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判断逻辑:
- 生命体征监测:
- SpO₂<90%提示严重缺氧,需立即干预;心率骤降预示心脏停搏风险。
- 血气分析:
- PaO₂<60 mmHg + PaCO₂>50 mmHg:确诊呼吸衰竭,区分缺氧类型。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毛玻璃影"提示神经源性肺水肿;颈部超声发现血肿/气管损伤。
- 神经系统评估:
- EEG显示弥漫性慢波→脑缺氧损伤;GCS评分量化意识障碍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气分析 | PaO₂<60 mmHg | 急性缺氧性器官损伤风险 | 立即高流量氧疗+呼吸支持 |
PaCO₂>50 mmHg | 呼吸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 | 机械通气调节通气量 | |
血乳酸 | >4 mmol/L | 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休克前兆 | 扩容+监测血流动力学 |
肌钙蛋白I | >0.4 ng/mL | 缺氧性心肌损伤→继发性心梗风险 | 心脏监护+硝酸甘油静脉泵入 |
脑电图(EEG) | 爆发-抑制模式 | 广泛脑皮质损伤→预后不良 | 神经保护治疗+低温疗法 |
血清CK-MB | >25 U/L | 骨骼肌损伤(挣扎导致横纹肌溶解) | 水化+碱化尿液防肾损伤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紧急阶段:优先稳定生命体征(ABC原则),同步获取行为证据。
- 确诊核心:行为证据+缺氧体征为金标准,辅以血气分析验证。
- 并发症筛查:影像学排除吸入性肺炎/肺水肿,ECG监测心电异常。
- 预后评估:脑电图与GCS评分预测神经功能结局。
参考文献:
- 《急诊医学》(第9版,2021)窒息章节
- AHA《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2020)
- 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自杀行为诊断标准
- WHO《自杀预防综合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