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眼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Unspecified Ophthalmic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编码PK97.Z
关键词
索引词Ophthalmic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眼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眼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
缩写PK97-Z
别名未指定的眼科装置、未指定的眼科植入物、未指定的眼科移植物、未明确的眼科装置、未明确的眼科植入物、未明确的眼科移植物、未说明的眼科装置、未说明的眼科植入物、未说明的眼科移植物
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眼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器械暴露史:
近期(≤6个月)接受过眼科装置/植入物/移植物手术(如人工晶状体、青光眼引流阀、角膜移植物等)。 - 器械相关性损伤证据:
- 影像学(UBM/OCT)显示植入物移位/断裂/暴露
- 手术探查确认器械机械故障或生物不相容性
- 明确器械暴露史:
-
支持条件(临床与机制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期(≤2周):眼红+疼痛+分泌物增多(三联征阳性率>80%)
- 慢性期(>1月):进行性视力下降+复视/闪光幻觉(发生率30-50%)
- 损伤机制符合性(至少满足1项):
- 设计缺陷(锐利边缘致组织切割)
- 生物不相容性(病理证实异物肉芽肿)
- 感染(培养检出与器械相关病原体)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损伤可由原发眼病(如葡萄膜炎复发)或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解释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评估(基础筛查)
├─ 裂隙灯检查(眼表/前节)
├─ 视力/眼压测量
├─ 眼前节OCT(植入物定位)
│
二级评估(机制确认)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 房角/睫状体区植入物评估
├─ 后节OCT → 黄斑/视网膜影响
├─ 感染相关检查
│ ├─ 眼内液穿刺培养
│ └─ 共聚焦显微镜(角膜移植物)
│
三级评估(系统性损伤)
└─ 全身炎症标志物(CRP/ESR)
判断逻辑:
- 裂隙灯检查:
- 结膜充血+角膜水肿 → 提示急性炎症反应
- 植入物暴露+周围脓苔 → 提示感染/排斥
- UBM:
- 植入物移位>1mm或穿透虹膜 → 确诊机械性损伤
- 眼内液培养: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 → 支持植入物相关感染
- 共聚焦显微镜:
- 角膜神经破坏+树突状细胞浸润 → 提示神经毒性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眼内液培养 | 任何病原体阳性 | 确诊植入物相关感染,需立即抗感染治疗+评估器械取出 |
房水细胞计数 | >10个/高倍视野 | 提示活动性炎症(感染/排斥),>50个需紧急干预 |
血清CRP | >10 mg/L | 全身炎症反应标志,值越高越支持生物不相容性 |
抗植入物抗体 | 滴度≥1:160 | 证实免疫排斥反应,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
角膜内皮计数 | <1000个/mm² | 提示器械毒性损伤,值越低预后越差 |
眼压 | >25 mmHg或<5 mmHg | 植入物阻塞房水通路或引流过度,需调整/更换器械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性期优先排除感染:
- 48小时内完成眼内液培养+广谱抗生素覆盖
- 慢性损伤侧重影像评估:
- 每月UBM/OCT监测植入物位置变化
- 难治性病例需多模态验证:
- 病理活检(肉芽肿/生物膜证据) + 器械材料分析(金属离子析出检测)
参考文献:
- ICD-11 Official Guidelines (WHO, 2023)
- 《眼内植入物并发症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2022)
- AAO临床指南:Ocular Implant-related Injurie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