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在武装冲突中的炮火、大火或热物质Unspecified Fires, conflagrations or hot substances during armed confli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2:12:55
编码PJ9Z

关键词

索引词Fires, conflagrations or hot substances during armed conflict、未特指的在武装冲突中的炮火、大火或热物质
缩写WZDPH、WZDPHZW
别名未特指的战场热伤、未特指的战时烧伤、未特指的战时热损伤、未特指的战时火焰伤害、未特指的战时热力伤害

未特指的在武装冲突中的炮火、大火或热物质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暴露史
      • 确认患者处于武装冲突环境,并直接暴露于炮火、大火或热物质(如燃烧弹、火焰喷射器、爆炸物等)。
    • 典型热损伤体征
      • 皮肤出现Ⅱ度以上烧伤特征(水疱、焦痂形成)或深层组织热损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损伤特征)

    • 复合伤证据
      • 合并爆炸冲击波损伤(如鼓膜破裂、内脏震荡伤)或建筑物倒塌导致的骨折/挤压伤。
    • 吸入性损伤表现
      • 呼吸道灼伤症状(声音嘶哑、碳末痰、喘鸣)或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PaO₂<60 mmHg)。
    • 流行病学关联
      • 损伤发生时间与武装冲突事件高度吻合,且损伤模式符合热武器致伤特征。
  3. 诊断阈值

    • 确诊: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1项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1. 损伤评估体系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生命体征监测) A --> B2(烧伤面积计算-九分法) A --> B3(ABCDE创伤评估) B1 --> C1[休克指数>0.9提示血容量不足] B2 --> C2[烧伤面积>20%需液体复苏] B3 --> C3[气道阻塞需紧急插管]

  2. 核心检查项目与判断逻辑 检查类型 判断逻辑
    胸部CT 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吸入性肺炎;纵隔气肿→气道破裂
    腹部超声 腹腔游离液体→内脏破裂;肠壁增厚→热力性肠损伤
    支气管镜 气道黏膜坏死/碳末沉积→重度吸入性损伤
    鼓膜检查 鼓膜穿孔/出血→爆炸冲击波损伤
    骨关节X线 骨折/关节脱位→建筑物倒塌所致机械性损伤
  3. 特殊场景检查

    • 白磷暴露:伤口紫外灯检查(典型蓝绿色荧光)→ 提示未清除的磷颗粒残留
    • 化学烧伤:pH试纸检测创面 → 碱性(pH>7.5)提示需持续冲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关键指标与临床关联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 PaO₂<60 mmHg 吸入性损伤致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
    乳酸 >4 mmol/L 组织灌注不足,提示休克或深部热损伤
    肌酸激酶(CK) >1000 U/L 肌肉广泛坏死(挤压伤/深部烧伤),警惕横纹肌溶解
    降钙素原(PCT) >2 ng/mL 继发细菌感染高风险(尤其铜绿假单胞菌),需预防性抗生素
    凝血功能 INR>1.5, APTT>40s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期,提示内皮损伤
  2. 支持性指标

    • 血钠>150 mmol/L:大面积烧伤致高渗性脱水
    • 血肌酐升高: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损伤
    • 血小板<100×10⁹/L:烧伤后骨髓抑制或DIC进展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暴露史与特征性热损伤体征,需警惕复合伤(爆炸伤+机械伤)。
  • 检查重点
    • 早期:生命体征监测+ABCDE评估
    • 中期:影像学排查深部损伤+实验室监测并发症
  • 实验室预警:乳酸、CK、PCT是预测休克/感染/器官衰竭的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2019)
  • ABA《烧伤高级生命支持指南》(2022)
  • EAST《爆炸伤管理实践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