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耳鼻喉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Unspecified Otorhinolaryngological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编码PK92.Z
关键词
索引词Otorhinolaryngological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耳鼻喉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耳鼻喉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耳、鼻、口或喉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
缩写ENT-implant、ENT-device、ENT-graft
别名耳鼻喉科手术材料、耳鼻喉科治疗设备、耳鼻喉科外科器械、耳鼻喉修复器械、耳鼻喉科手术植入物
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耳鼻喉科装置、植入物或移植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ICD-11编码:PK92.Z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手术探查/病理学确认:
- 通过二次手术或内窥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装置/植入物导致的组织损伤(如撕裂伤、压迫性坏死)。
- 组织活检证实异物反应(巨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或植入物排斥的病理特征。
- 手术探查/病理学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明确装置使用史:
- 近期(≤3个月)耳鼻喉科手术记录(如鼓膜置管、鼻中隔假体植入、喉支架置入)。
- 典型损伤表现:
- 装置使用部位出现持续性疼痛(≥7天)或功能障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呼吸障碍)。
- 影像学证实装置移位、断裂或与解剖结构异常接触(如CT显示假体压迫神经)。
- 明确装置使用史: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感染证据:
- 局部脓性分泌物伴细菌培养阳性(阈值:单一病原菌≥10⁵ CFU/g组织)。
- 血清炎症标志物持续升高(CRP>50 mg/L + ESR>40 mm/h)。
- 免疫排斥证据:
- 血清IgE>200 IU/mL 或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刺激指数≥3)。
- 时间关联性:
- 症状在装置使用后48小时内出现(急性损伤)或3-6个月内渐进性加重(慢性排斥)。
- 感染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基础评估
├─二级:病史追溯(手术类型/装置型号/术后护理)
├─二级:体格检查(红肿/分泌物/功能测试)
└─二级: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呼吸频率)
一级:影像学检查
├─二级:高分辨率CT(骨性结构/装置位置)
├─二级:增强MRI(软组织损伤/神经压迫)
└─二级:超声(血肿/积液评估)
一级:功能学检查
├─二级:纯音测听+声导抗(耳部装置)
├─二级:鼻阻力测定+嗅阈测试(鼻腔植入物)
└─二级:喉动态镜+吞咽造影(喉部移植物)
一级:侵入性检查
├─二级:内窥镜检查(直接可视化损伤)
└─二级:组织活检(病理确认)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CT首选评估装置结构异常(移位率>80%),MRI用于神经/血管压迫(敏感性92%)。
- 影像正常不能排除排斥反应,需结合功能学检查。
- 功能学检查:
- 听力下降伴鼓室图B型曲线→提示中耳装置功能障碍。
- 喉镜见声带固定+吞咽造影呛咳→提示喉移植物压迫喉返神经。
- 侵入性检查:
- 内窥镜发现黏膜溃疡/肉芽肿→直接支持诊断,活检见巨细胞浸润→确诊免疫排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急性感染或严重组织损伤,需立即抗感染/取出装置 |
白细胞计数(WBC) | 4-10×10⁹/L | >15×10⁹/L +中性粒细胞>80%:细菌感染可能,需行细菌培养 |
IgE | <150 IU/mL | >200 IU/mL:提示Ⅰ型超敏反应,需评估装置材料生物相容性 |
组织培养 | 无致病菌生长 | 金黄色葡萄球菌/P. aeruginosa阳性:装置相关感染,需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 |
病理活检 | 无巨细胞/肉芽肿 | 异物巨细胞+纤维包裹:确诊植入物排斥,必须取出装置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手术记录+影像学装置异常+组织病理确认 → 金标准确诊
- 手术记录+进行性功能障碍+排除其他病因 → 临床诊断
- 关键鉴别:
- 需排除原发疾病复发(如中耳炎再发)、非装置相关创伤(如意外撞击)。
- 处理原则:
- 感染证据明确:立即取出装置+靶向抗生素。
- 免疫排斥:更换生物相容性材料+短期糖皮质激素。
权威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2023)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卫版第9版)
- 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