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通过暴露于爆炸环境下进行加害Unspecified Assault by exposure to explos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19:27:28
编码PF15.Z

关键词

索引词Assault by exposure to explosion、未特指的通过暴露于爆炸环境下进行加害、通过暴露于爆炸环境下进行加害
缩写未特指爆炸加害、爆炸环境加害、未特指爆炸伤害
别名爆炸环境下不明原因伤害、未知爆炸环境下的加害、暴露于未知爆炸环境的伤害、未特指通过爆炸环境进行加害

未特指的通过暴露于爆炸环境下进行加害(PF15.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爆炸暴露史:明确受害者处于他人故意制造的爆炸环境(如化学爆炸装置、物理性炸弹)。
    • 典型创伤体征
      • 体表存在烧伤(至少Ⅱ度以上)、穿透性伤口或异物嵌入。
      • 影像学(CT/X线)证实内脏损伤(如肺挫伤、肠穿孔、骨折)。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机制依据)

    • 复合损伤模式
      • 同时存在冲击波损伤(鼓膜破裂、肺气压伤)和投射物损伤(骨折、脏器贯穿伤)。
      • 合并烧伤(体表面积≥10%)或吸入性损伤(碳末痰、声门水肿)。
    • 实验室异常
      • 血红蛋白<100g/L(急性失血)或白细胞>12×10⁹/L(炎症反应)。
    • 心理评估阳性:符合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
  3.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两项,或一项必须条件+两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仅满足爆炸暴露史+任意两项支持条件时,需排除其他暴力致伤机制(如枪击、坠落)。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初步筛查
    │ ├─ X线(快速评估骨折、异物)
    │ └─ 床旁超声(FAST评估腹腔出血)
    └─ 精细诊断
    ├─ CT扫描(全器官损伤评估)
    │ ├─ 胸部CT(肺挫伤、气胸)
    │ ├─ 腹部CT(空腔脏器破裂)
    │ └─ 头颅CT(颅骨骨折、颅内出血)
    └─ 血管造影(怀疑血管损伤时)

    • 判断逻辑
      • X线发现金属异物时需CT定位深度;FAST阳性(腹腔积液)需立即剖腹探查。
      • 胸部CT出现"蝴蝶翼"征提示肺爆震伤,需警惕呼吸衰竭。
  2. 功能评估检查

    • 动脉血气分析
      • PaO₂/FiO₂<300提示急性肺损伤,需机械通气支持。
    • 纯音测听
      • 4kHz听力下降≥30dB提示爆炸声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性130-175g/L
女性120-150g/L
<100g/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输血;>180g/L警惕血液浓缩(烧伤休克早期)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2×10⁹/L提示感染或组织坏死;>20×10⁹/L需排查脓毒症
血乳酸 0.5-1.5mmol/L >4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8mmol/L与90%死亡率相关
肌酸激酶(CK) 男性50-310U/L
女性40-200U/L
>5000U/L提示横纹肌溶解(挤压伤),需碱化尿液防肾衰
凝血功能 PT 11-13.5秒
APTT 25-35秒
PT延长>15秒提示DIC可能,需补充凝血因子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爆炸暴露史与多模式损伤(机械+热力+化学)的关联性验证。
  • 检查优先性:稳定生命体征后,立即完成CT全扫描(检出率较X线提高40%)。
  • 实验室预警:乳酸>4mmol/L或CK>5000U/L需启动多学科重症监护。

参考文献

  1. WHO《爆炸与武装冲突伤害救治指南》(2023版)
  2. EAST Practic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Blast Injuries
  3. 《中华创伤杂志》爆炸伤急诊处置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