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被锐器割伤或刺伤的方式故意自害Intentional self-harm by being cut or pierced by sharp obje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0:18:07
编码PC53
子码范围PC53.0 - PC53.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ntional self-harm by being cut or pierced by sharp object
同义词stabbed self、刺伤自己
别名用刀片割伤自己、故意划伤自己、自我割伤、自残行为-锐器伤、故意刺伤自己

通过被锐器割伤或刺伤的方式故意自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行为确认:明确证据证明患者故意使用锐器(如刀具、玻璃碎片等)造成自身组织损伤,排除意外伤害或他人加害可能。
    • 心理评估确诊:经结构化临床访谈(如SCID-5)确认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重度抑郁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伤口特征
      • 皮肤存在锐器造成的线性切割伤或穿刺伤,伤口边缘整齐,多发于前臂、大腿等隐蔽部位。
      • 伤口深度分层:表皮层(浅表划痕)、真皮层(渗血性损伤)或皮下组织层(需缝合的深部损伤)。
    • 重复性行为史
      • ≥2次自伤行为史,或1次自伤行为伴明确复发倾向(如工具收藏、自伤计划等)。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心理社会因素
      • 符合≥3项:情绪调节障碍(DBT评估异常)、童年虐待史、家庭功能失调(FAD量表评分异常)、同伴自伤行为暴露。
    • 生物学标志物
      • 血清素水平<40 ng/mL(ELISA法)伴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
    • 并发症证据
      • 局部感染(CRP>10 mg/L)或神经损伤(肌电图异常)。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层次结构

一级:初步评估
├─伤口检查(位置/深度/感染迹象)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
二级:心理评估
├─精神疾病筛查(PHQ-9/GAD-7量表)
├─自伤行为量表(SASII)
三级:并发症排查
├─神经功能检查(感觉/运动测试)
└─影像学检查
├─X线(异物/骨折)
└─超声(血管损伤)

判断逻辑

  1. 伤口检查
    • 伤口深度>真皮层 → 需缝合 + 破伤风预防
    • 伤口红肿伴渗出 → 立即做细菌培养
  2. 心理量表
    • PHQ-9≥15分 + SASII高风险 → 紧急精神科会诊
  3. 影像学检查
    • X线见金属残留 → 手术清创
    • 超声示动脉损伤 → 血管外科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血红蛋白<110 g/L:提示急性失血,需输血阈值评估。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细菌感染,需联合伤口培养选择抗生素。
  2. 凝血功能

    • PT延长>3秒:排除抗凝剂滥用或肝损伤。
  3.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严重组织损伤或全身性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
  4. 神经递质检测

    • 血清素<30 ng/mL:关联抑郁严重度,需SSRI类药物干预。
  5. 微生物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警惕MRSA风险。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伤口特征 + 行为故意性 → 心理评估确诊精神共病。
  2. 优先级:先处理躯体损伤(止血/清创),再启动心理危机干预。
  3. 禁忌:避免单独依赖伤口形态诊断,必须结合心理评估。

权威参考文献

  • WHO《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 美国精神病学会《DSM-5诊断标准》
  • 《柳叶刀》自伤行为管理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