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的故意自害Other specified Intentional self-harm by 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
编码PC8Y
关键词
索引词Intentional self-harm by 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通过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的故意自害、用烟雾、火和火焰方式故意自害
缩写PD06
别名热源故意自伤、热机制自残、热机制自杀、热源自害、热力自残、热力自杀
通过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的故意自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的自伤行为证据:
- 患者自述或目击者证实故意暴露于特定热源(如高温设备、化学放热物质等)的自害行为。
- 皮肤活检显示典型热损伤病理特征(表皮坏死、真皮层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
- 明确的自伤行为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心理评估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损伤符合热烧伤特征(红斑、水泡、焦痂),且分布区域与自述热源接触方式一致。
- 伴发急性心理痛苦表现(抑郁、绝望、焦虑),或既往精神疾病史(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
- 实验室支持证据:
- 血液检测显示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钠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肌酐、尿素氮升高)。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排除意外烧伤(如火灾、烫伤事故)或他人施加的暴力伤害。
- 排除其他自伤方式(如锐器割伤、药物过量)导致的复合伤。
二、辅助检查
-
损伤评估检查树:
└─急性损伤评估
├─皮肤检查(肉眼观察+伍德灯检测)
├─全身状况评估
│ ├─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
│ └─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
└─并发症筛查
├─胸部X线/CT(排查吸入性损伤)
└─腹部超声(评估深部组织损伤)
└─心理评估
├─贝克抑郁量表(BDI)
└─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 -
判断逻辑:
- 皮肤活检:发现表皮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明确热损伤性质,需在受伤后24小时内取样。
- 电解质检测:早期高钾血症(>5.5 mmol/L)提示细胞大量破坏,需紧急处理;低钠血症(<135 mmol/L)可能反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 心理量表:BDI评分≥29分或C-SSRS显示高自杀风险时,需立即启动精神科会诊。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高钾血症(>5.5 mmol/L):
意义:提示横纹肌溶解或红细胞溶解,需监测心电图T波高尖。
处理: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 - 肌酐升高(>133 μmol/L):
意义:急性肾损伤标志,多见于深度烧伤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 高钾血症(>5.5 mmol/L):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毛玻璃样改变:
意义:提示吸入性肺损伤,需评估气道通畅性。 - 超声显示筋膜下水肿:
意义:提示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需筋膜切开术。
- 胸部CT毛玻璃样改变:
-
病理学检查:
- 真皮层微血栓形成:
意义:提示严重热损伤导致的微循环障碍,预后不良指标。
- 真皮层微血栓形成: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紧急处理优先:在确认生命体征稳定后,同步开展病因诊断。
- 多学科协作:需烧伤科、精神科、肾内科联合评估,尤其注意:
- 烧伤面积>10% TBSA者需警惕脓毒症风险
- 既往精神科住院史者自杀再发风险增加3倍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自伤行为诊断标准
- 美国烧伤协会《严重烧伤管理指南》
- 《柳叶刀精神病学》自伤行为生物标志物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