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综合医院或个人使用的装置Other specified General hospital or personal us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编码PK94.Y
关键词
索引词General hospital or personal us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综合医院或个人使用的装置
缩写PK94Y
别名其他特指的医疗装置、其他特指的医疗器械、其他特指的医疗设备、其他特指的医用装置、其他特指的医用设备
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综合医院或个人使用的装置(ICD-11 PK94.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装置与伤害的客观因果关系:
- 通过工程检测确认医疗装置存在设计缺陷、材料失效或功能故障(如机械断裂、电子元件故障)。
- 伤害发生时间与装置使用存在明确时序关联(伤害发生于装置使用期间或术后合理时间窗内)。
- 排除其他致伤因素:
- 经全面评估排除患者基础疾病、其他治疗措施或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伤害。
- 装置与伤害的客观因果关系: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伤害模式吻合:
- 临床表现符合该装置已知风险特征(如金属植入物导致局部组织金属沉积、电子设备引发电磁干扰症状)。
- 流行病学证据:
- 该装置存在同类不良事件报告(基于医疗器械监管数据库如FDA MAUDE或EUDRAMED)。
- 生物相容性异常:
- 组织活检显示装置材料引起的异物反应(如肉芽肿形成、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 典型伤害模式吻合:
-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缺乏直接工程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伤害模式 + 明确时序关联 + 排除其他因素 + 同类事件报告。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伤害评估] --> B[装置功能检测] A --> C[组织损伤评估] B --> B1[体外工程检测] B --> B2[电子性能测试] C --> C1[影像学检查] C --> C2[病理学检查] C1 --> C1a[X线/CT] C1 --> C1b[MRI] C1 --> C1c[超声] C2 --> C2a[组织活检] C2 --> C2b[细胞学分析] -
判断逻辑:
- 工程检测:
- 装置拆解分析发现断裂/腐蚀 → 直接证明机械故障
- 电子参数超出安全阈值 → 提示设计缺陷
- 影像学检查:
- X线/CT显示装置移位/断裂 → 需结合伤害部位判断因果关系
- MRI显示装置周围软组织水肿 → 提示异物反应
- 病理学检查:
- 活检见巨细胞包裹装置材料 → 证实生物不相容性
- 组织培养阳性 → 区分感染性并发症
- 工程检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 10 mg/L:提示急性异物反应或感染,需结合微生物检测
- ESR > 30 mm/hr:反映慢性炎症进程,持续升高需评估装置移除指征
-
血液学检测:
- 白细胞 > 11×10⁹/L:
- 伴中性粒细胞升高 → 提示细菌感染
- 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 提示过敏/异物反应
- 白细胞 > 11×10⁹/L:
-
金属离子检测(针对金属植入物):
- 血钴 > 1.8 μg/L 或 血铬 > 0.7 μg/L:
- 提示金属腐蚀,需评估假体松动风险
- 血钴 > 1.8 μg/L 或 血铬 > 0.7 μg/L:
-
微生物检查:
- 组织培养阳性:
- 单一病原体 → 明确装置相关感染
- 多种微生物 → 提示继发性感染
- 组织培养阳性:
-
自身免疫指标:
- 抗核抗体(ANA)阳性:
- 在硅胶等植入物中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样综合征
- 抗核抗体(ANA)阳性: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装置故障的直接证据和伤害的时序关联性,需多学科协作(临床、工程、病理)。
- 检查策略:优先采用非侵入性影像学初筛,复杂病例需工程检测+组织活检联合验证。
- 实验室解读:炎症标志物与金属离子检测对评估慢性损伤具有高特异性,微生物培养是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 FDA: Medical Device Reporting (MDR) Guidance
- 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