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Other specified Incorrect administration of drug or medicament, as mode of injury

更新时间:2025-06-18 20:45:31
编码PL13.5Y

关键词

索引词Incorrect administration of drug or medicament, as mode of injury、其他特指的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用药时放到错误溶剂中,作为损伤的方式
缩写不正确用药损伤、错误用药伤害
别名用药失误导致的损害、药品使用不当引发的伤害、不合理用药所致损伤

其他特指的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 (PL13.5Y)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用药错误直接证据
      • 医疗记录明确记载药物使用错误(如溶剂配伍禁忌、剂型破坏、禁忌药物联用等)。
      • 药物不良反应委员会(ADR)报告确认用药错误与损伤的因果关系。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损伤表现
      •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
      • 肝酶异常(ALT/AST > 正常上限1.5倍)。
      • 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较基线升高 > 25%)。
      • 血液系统毒性(血小板<100×10⁹/L 或 白细胞<3.0×10⁹/L)。
    • 用药错误时间窗
      • 损伤症状在错误用药后72小时内出现。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高风险用药场景
      • 涉及治疗窗狭窄药物(如华法林、地高辛)或高致敏性药物(如青霉素)。
      • 特殊人群用药(老年、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
    • 临床表现阈值
      • 皮肤过敏反应(皮疹范围 > 体表面积10%)。
      • QT间期延长 > 500ms(心电图证实)。
      • 呼吸困难需氧疗支持(SpO₂ < 92%)。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用药错误评估] --> B[用药记录审查] A --> C[临床表现评估] C --> D[实验室筛查] D --> E[肝功能] D --> F[肾功能] D --> G[血常规] C --> H[专项检查] H --> I[心电图] H --> J[影像学] J --> K[胸部CT] J --> L[腹部超声]

  2. 判断逻辑

    • 用药记录审查
      • 重点核查药物配伍(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剂型操作(缓释片是否碾碎)、溶剂选择(如两性霉素B禁用生理盐水)。
    • 实验室筛查
      • 肝酶升高优先排除病毒性肝炎(查肝炎标志物)。
      • 肌酐升高需鉴别肾前性因素(测尿钠/尿肌酐比值)。
    • 心电图
      • QT延长需立即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精神病药)。
    • 影像学
      • 肺部浸润需鉴别感染性肺炎(查降钙素原)。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ALT/AST >40 U/L 提示药物性肝损伤(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 停用肝毒性药物,监测凝血功能
血肌酐 >1.2 mg/dL 指示急性肾损伤(如氨基糖苷类、造影剂所致) 停用肾毒性药物,优化容量管理
血小板计数 <100×10⁹/L 提示骨髓抑制(如化疗药、磺胺类)或免疫性破坏(如肝素) 输注血小板,停用可疑药物
血清钾 <3.5 mmol/L 利尿剂不当使用致低钾,可引发心律失常 补钾并调整利尿方案
QT间期(ECG) >500 ms 药物致心律失常风险(如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 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心电监护
血清类胰蛋白酶 >11.4 ng/mL 标志严重过敏反应(如β-内酰胺类过敏) 肾上腺素急救,糖皮质激素冲击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首要步骤
    • 72小时内完整追溯用药史(处方、调剂、给药全流程)。
  2. 因果评估
    • 使用Naranjo量表评分 ≥ 5分(很可能为药物相关损伤)。
  3. 排除诊断
    • 肝损伤需排除病毒性肝炎(抗-HAV IgM、抗-HEV IgM阴性)。
    • 肾损伤需排除梗阻性肾病(超声示无肾积水)。

参考文献

  • WHO《国际药物监测指南》
  • FDA《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 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5版)

注:所有数据均基于ICD-11诊断框架及最新临床指南,实际诊疗需结合患者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