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Other specified Gastroenterology or urology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
编码PK93.1Y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enterology or urology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胃造口管、与损伤或伤害相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外科装置,治疗性鼻胃管或鼻空肠管、NG[鼻胃]管、NJ[鼻空肠]管、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内镜检查、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肾造瘘管、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胃空肠管
缩写PK93-1Y、治疗性胃肠病学装置、非手术性泌尿科装置、康复性胃肠病学装置、康复性泌尿科装置
别名治疗性胃肠装置、非手术性泌尿装置、康复性胃肠装置、康复性泌尿装置、胃肠道治疗装置、泌尿系统治疗装置、胃肠道康复装置、泌尿系统康复装置、胃肠道非手术装置、泌尿系统非手术装置
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编码:PK93.1Y(ICD-11)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装置相关性确认:
- 通过影像学(X线/CT/超声)证实装置位置异常(移位、堵塞或断裂)。
- 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装置导致的黏膜损伤(如溃疡、穿孔或压迫性坏死)。
- 微生物培养阳性(装置表面或引流液分离出致病菌)且与临床表现时序关联。
- 装置相关性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装置使用史:
- 明确记录在非手术性治疗/康复中使用胃肠或泌尿科装置(胃造口管、肾造瘘管等)。
- 时间关联性:
- 症状出现于装置置入后7天内(急性损伤)或持续使用超过14天(慢性并发症)。
- 典型临床表现:
- ≥1项核心症状:局部疼痛(腹痛/腰痛)、感染征象(发热+脓性分泌物)、功能障碍(导管堵塞/引流失败)。
- 装置使用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条件类型 阈值标准 临床意义 炎症标志物 CRP >50 mg/L 或 ESR >40 mm/hr 提示活动性感染或组织损伤 感染证据 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伴中性粒细胞>80% 支持细菌性感染 影像学异常 装置移位>2cm 或管腔堵塞>50% 确认机械性并发症 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5% 伴IgE>200 IU/mL 提示材料不耐受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X线平片(装置定位)
│ ├─ 超声(评估周围组织水肿/积液)
│ └─ CT/MRI(复杂并发症评估)
├─ 内镜检查
│ ├─ 胃镜(上消化道装置评估)
│ └─ 膀胱镜(泌尿装置评估)
└─ 实验室检查
├─ 感染指标(CRP, PCT, 血常规)
├─ 引流液分析(培养+药敏)
└─ 过敏检测(IgE, 斑贴试验)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阳性标准:
- X线:装置尖端位置偏离目标>2cm(如鼻胃管误入支气管)。
- 超声:装置周围积液厚度>1cm 或血流信号增强(提示感染)。
- 关系解读:影像学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孤立性移位无症状可能为技术误差。
- 阳性标准:
-
内镜检查:
- 损伤分级:
- I级(黏膜充血):支持保守治疗。
- II级(溃疡/出血):需装置调整+药物治疗。
- III级(穿孔):紧急手术干预指征。
- 损伤分级:
-
实验室检查:
- 阶梯式验证:
- 先查血常规+CRP:若感染指标阴性,排除感染性并发症。
- 引流液培养:仅当感染指标阳性或脓性分泌物时进行。
- 过敏检测:适用于反复局部炎症但培养阴性者。
- 阶梯式验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50 mg/L:提示严重感染或组织坏死 | 立即行引流液培养+影像学评估 |
血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伴核左移:细菌感染 | 经验性抗生素+装置消毒 |
引流液培养 | 无菌 | 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检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 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装置更换 |
血清IgE | <100 IU/mL | >200 IU/mL:装置材料过敏 | 更换硅胶/乳胶材质装置+抗组胺治疗 |
嗜酸性粒细胞 | 0.5-5% | >5%: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 排查寄生虫+装置材质筛查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优先验证装置位置和功能(影像学+内镜),金标准需满足装置相关性确认。
- 鉴别重点:
- 排除非装置因素(如原发病恶化、其他感染源)。
- 紧急干预指征:
- 穿孔(CT显示游离气体)、脓毒症(PCT>2 ng/mL)或完全性导管堵塞。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
- 《胃肠内镜并发症管理共识(Gastroenterology, 2023)》
- 《泌尿外科器械相关感染诊治指南(EAU,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