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或未特指的医疗器械、植入物或移植物Other or unspecified medical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编码PK9C
子码范围PK9C.0 - PK9C.4
关键词
索引词Other or unspecified medical devices, implants or graft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或未特指的医疗器械、植入物或移植物
缩写未特指医疗器械相关损伤、医疗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医疗植入物相关伤害
别名医疗器械引发的伤害、医疗器械引起的损伤、医疗植入物导致的伤害、医疗器械相关并发症、医疗器械使用中的损伤
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或未特指的医疗器械、植入物或移植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从伤口分泌物、血液或其他相关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检出特定病原体。
- 影像学检查异常: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植入物位置异常、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或病理检查发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等排斥反应的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手术部位或植入区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随活动加剧。
- 红肿热痛:术后伤口或植入区域出现红肿、发热和触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 功能障碍:受影响器官或肢体的功能受限,如关节僵硬、运动困难等。
- 异常分泌物:伤口或植入区域出现脓液、血性分泌物等异常分泌物。
- 非典型症状:
- 全身不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 心理影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典型体征:
- 局部炎症表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特别是在伤口或植入区域。
- 感染迹象:伤口周围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
- 机械性损伤:影像学检查发现植入物位置不当、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 排斥反应:组织活检或病理检查发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等排斥反应的证据。
- 非典型体征:
- 神经功能受损:神经传导测试显示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如麻木、肌力下降等。
- 免疫介导反应: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
- 并发症相关体征:假体松动、移位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或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局部疼痛+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异常分泌物)。
- 支持条件中的典型体征(局部炎症表现/感染迹象/机械性损伤/排斥反应)。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评估植入物的位置、骨折、骨质变化等情况。
- CT: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细微的损伤或感染。
- MRI: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植入物周围的液体积聚。
- 超声检查:评估植入物周围结构的变化,如积液、肿块等。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从伤口分泌物、血液或其他相关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 病毒核酸检测:对于怀疑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PCR检测。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评估感染或炎症的程度。
- C反应蛋白(CRP):急性期反应物,提示炎症。
- 红细胞沉降率(ESR):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结合其他指标使用。
-
免疫学检查:
- 抗体检测:评估患者对植入材料的免疫反应。
- 过敏原检测:识别患者对特定材料成分的过敏反应。
-
病理学检查:
- 组织活检:取样植入物周围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排斥反应或其他病理改变。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NCV):评估神经功能,检测是否有神经损伤。
- 肌电图(EMG):评估肌肉功能,检测是否有肌肉损伤或神经支配异常。
-
心理评估:
- 心理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检测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阳性:直接确诊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
-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认病毒感染,指导抗病毒治疗。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提示免疫抑制。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急性期反应物升高,提示炎症。
-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提示炎症。
-
免疫学检查:
- 抗体检测阳性:提示患者对植入材料的免疫反应。
- 过敏原检测阳性:识别患者对特定材料成分的过敏反应。
-
病理学检查:
- 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提示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 肉芽肿形成:提示排斥反应或其他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神经损伤。
- 肌电图异常:提示肌肉损伤或神经支配异常。
-
心理评估:
- 心理量表评分异常:提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心理评估为主,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炎症指标、免疫反应和病理学改变。
权威依据:ICD-11编码PK9C及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