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Gastroenterology or urology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
编码PK93.1
子码范围PK93.10 - PK93.1Z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enterology or urology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
缩写胃肠泌尿治疗装置、非手术治疗装置、康复性治疗装置
别名胃肠道和泌尿道治疗装置、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治疗装置、胃肠道和泌尿道康复装置、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康复装置、胃肠道和泌尿道辅助装置、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辅助装置
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胃肠病学或泌尿科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尿液培养检出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
- 胃肠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阳性。
- 影像学检查发现装置引起的局部炎症、积液或脓肿。
- 临床表现和体征:
- 使用相关装置后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排尿困难、消化道不适、发热等。
- 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装置引起的局部损伤,如黏膜擦伤、溃疡等。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疼痛:
- 腹痛(常见于使用导尿管或其他插入式装置后,如膀胱镜检查)(高,70%-90%)
- 会阴部或直肠区域疼痛(使用直肠压力计等装置时可能出现)(中,40%-60%)
- 排尿困难或异常:
- 尿频、尿急、尿痛(使用导尿管或其他泌尿系统装置时常见)(高,70%-90%)
- 排尿不畅或尿流变细(中,30%-50%)
- 消化道不适:
- 恶心、呕吐(使用胃肠道内镜检查或治疗时可能伴随)(中,40%-60%)
- 腹胀、腹痛(低,20%-30%)
- 发热:
- 使用相关装置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感染)(低,10%-20%)
-
非典型症状:
- 血尿:
- 尿液颜色改变,呈红色或茶色(少见,5%-10%)
- 便血:
- 大便中带有鲜红或暗红色血液(少见,5%-10%)
- 过敏反应:
- 皮疹、瘙痒等(罕见,<5%)
-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疼痛+排尿困难/腹痛)。
-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发现局部炎症、积液或脓肿,有助于评估装置引起的并发症。
- CT扫描:
- 异常意义:有助于评估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穿孔或脓肿。
- 腹部超声:
-
内镜检查:
- 胃镜/结肠镜: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到装置引起的局部损伤,如黏膜擦伤、溃疡等。
- 膀胱镜: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到导尿管引起的膀胱或尿道损伤。
- 胃镜/结肠镜:
-
临床鉴别检查:
- 关节症状评估: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原因,如阑尾炎、肠梗阻等。
- 关节症状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尿液分析:
- 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
- 细菌培养阳性:直接确诊病原菌。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反应。
-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急性炎症或感染。
-
粪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
病原学检查:
- 尿液培养阳性:直接确诊尿路感染。
- 胃肠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阳性:直接确诊胃肠道感染。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培养)和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CT)和内镜检查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细菌培养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
权威依据:ICD-11疾病分类编码查询及相关医疗器械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