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诊断Delayed diagnosis
编码PL14.A
关键词
索引词Delayed diagnosis、延迟诊断
缩写DD
别名迟延确诊、拖延诊断、延误病情诊断、诊断延误
延迟诊断(ICD-11编码:PL14.A)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
原发疾病症状持续或加重:
- 患者持续经历与原发疾病相关的症状(如疼痛、乏力、发热等),且未因治疗缓解(高,80%-90%)。
- 症状可能因疾病进展而逐渐恶化(如疼痛强度增加、频率升高)(常见)。
-
多次就医无效的主观体验:
- 患者因同一症状反复就诊,但未获得明确诊断或有效治疗(高,70%-85%)。
- 伴随焦虑、挫败感等心理压力(常见)。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原发疾病进展的客观证据:
- 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显示原发疾病恶化(如肿瘤体积增大、炎症指标升高)(高,60%-80%)。
- 并发症出现(如感染扩散、器官功能衰竭)(中等,30%-50%)。
-
医疗记录特征:
- 多次门诊记录显示相似主诉但未明确诊断(常见)。
- 治疗方案频繁更换但无显著疗效(常见)。
实验室或影像学特征
延迟诊断本身无特异性实验室或影像学表现,但可能间接反映原发疾病进展:
- 实验室指标恶化(如CRP升高、肿瘤标志物上升)(与原发疾病相关)。
- 影像学进展(如CT/MRI显示病灶扩大、转移征象)(与原发疾病相关)。
出现几率与文献支持
- 症状持续或加重:基于《BMJ Quality & Safety》研究,约80%的延迟诊断案例存在原发症状持续恶化(2019年系统性回顾)。
- 心理压力:WHO报告指出,70%-85%的延迟诊断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情绪(2021年全球医疗安全数据)。
- 疾病进展体征:JAMA研究显示,60%-80%延迟诊断的癌症患者出现影像学进展(2020年队列研究)。
注:上述数据需结合具体疾病类型分析。例如,肿瘤性疾病延迟诊断的影像学进展率(80%-90%)显著高于慢性炎症性疾病(40%-60%)。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仅反映原发疾病状态,非延迟诊断本身的直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