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心血管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Unspecified Cardiovascular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
编码PK91.1Z
关键词
索引词Cardiovascular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therapeutic, nonsurgical or rehabilitative devices、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心血管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心血管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
缩写心血管装置、非手术性心血管装置、治疗性心血管装置、康复性心血管装置
别名心脏电子装置、血管透析导管、腹膜内透析导管、心室辅助装置、左心耳封堵器、心血管支持系统、心血管干预装置、心血管监测装置、心血管康复装置
未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心血管装置:治疗性、非手术性或康复性装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认装置相关损伤:
- 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超声显示装置移位、断裂或直接导致血管损伤(如血栓形成、血管壁压迫)。
- 临床表现与装置功能障碍直接相关:
- 起搏器/除颤器患者出现持续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证实);
- 血流动力学支持装置患者突发循环衰竭(血压监测异常)。
- 影像学确认装置相关损伤: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局部感染证据:
- 导管入口处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且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
- 血栓栓塞证据:
- D-二聚体>500 μg/L + 影像学证实血栓形成(超声/CTA)。
- 时间关联性:
- 症状在装置植入/使用后72小时内出现或装置功能异常时突发。
- 局部感染证据: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原发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其他非装置相关感染源。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局部伤口检查) A --> D[实验室筛查] D --> D1(血常规+CRP) D --> D2(血培养) D --> D3(D-二聚体) A --> E[影像学检查] E --> E1(超声-首选) E1 --> E11(装置位置) E1 --> E12(血栓评估) E --> E2(CTA/MRA) E2 --> E21(血管损伤) E2 --> E22(血栓范围) E --> E3(X线) E3 --> E31(装置完整性) A --> F[功能测试] F --> F1(动态心电图) F --> F2(血流动力学监测)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异常:装置移位>2cm或血栓形成 → 需紧急干预
- 正常:结合D-二聚体排除血栓
- 动态心电图:
- 起搏器依赖患者出现>5s心室停搏 → 装置功能衰竭
- 血培养+局部拭子:
- 同种病原体阳性 → 确诊装置相关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12×10⁹/L | 提示急性感染或炎症反应,需结合局部体征评估感染源 |
C-反应蛋白(CRP) | >50 mg/L | 持续升高提示深部感染或脓毒症风险 |
D-二聚体 | >500 μg/L | 结合影像学诊断血栓形成,阴性可排除急性血栓 |
血培养 | 任何阳性结果 | 明确病原体,导管尖端培养阳性具诊断特异性 |
降钙素原(PCT) | >0.5 ng/mL | >2 ng/mL提示细菌性脓毒症,指导抗生素使用 |
电解质紊乱 | K⁺<3.5或>5.5 mmol/L | 可诱发装置功能异常(如起搏器感知障碍)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优先影像学评估:超声快速筛查装置位置及血栓,CTA/MRA明确血管损伤程度。
- 实验室三联征:血常规+CRP(炎症)、D-二聚体(血栓)、血培养(感染)不可缺。
- 功能验证:动态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确认装置是否失效。
- 确诊关键:必须满足影像学损伤证据+时间关联性,排除其他原发病因。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诊断指南 (WHO, 2024)
- 《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并发症管理专家共识》(JACC, 2023)
- ESC《血管内装置相关感染诊疗指南》(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