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颌下腺Right submandibular gland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8GQ5

核心定义

右下颌下腺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右下颌下腺位于右侧下颌骨(mandible)的下方,舌骨(hyoid bone)的上方,具体处于下颌骨下缘与舌骨之间的三角区域内,大致在下颌角(angle of the mandible)前方约3-4厘米处。
  • 重要毗邻
    • 上方:舌骨。
    • 下方:颈阔肌(platysma)和颈深筋膜浅层。
    • 前方:下颌骨下缘及下唇部。
    • 后方:腺体导管(Wharton导管)向内侧延伸至舌下区域。
    • 毗邻结构:右侧颈内动脉、迷走神经及部分淋巴结(如Ⅰa区淋巴结)。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右下颌下腺属于消化系统中的涎腺(唾液腺)分支。
  • 功能
    • 分泌唾液,含淀粉酶(α-淀粉酶)参与消化。
    • 润滑口腔,维持口腔湿润及pH平衡。
    • 免疫防御:分泌免疫球蛋白(如IgA)抵御病原体。
3. 组织结构
  • 实质:由黏液-浆液性腺泡(混合性腺体)构成,浆液细胞占多数,负责分泌富含酶的唾液。
  • 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由颌外动脉分支供血)、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分支支配)及淋巴管。
4. 功能与作用
  • 主要功能
    • 分泌唾液(每日约1-1.5升),含水分、电解质及酶。
    • 辅助食物机械消化,通过淀粉酶分解碳水化合物。
    • 维持口腔清洁与黏膜保护。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涎石症:右下颌下腺因导管弯曲易形成钙化结石,导致阻塞、疼痛及反复感染。
    • 涎腺炎:细菌(如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引发腺体肿胀、压痛,常见于脱水或免疫力低下患者。
    • 肿瘤: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或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可能伴随无痛性肿块或神经症状。
  • 治疗方法
    • 涎石症:小型结石可通过按摩或超声碎石处理;大型结石需手术切除腺体或导管。
    • 感染: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炎症,伴脓肿者需切开引流。
    • 肿瘤: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需广泛切除并结合放化疗。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 涎石症患者需增加饮水量,减少唾液浓缩风险。
6. 常见误区
  • 误区:下颌下腺与腮腺(parotid gland)位置混淆。
    澄清:腮腺位于耳垂前方,而下颌下腺在下颌骨下方,两者分属不同解剖区域。

参考文献

  1. 《格氏解剖学》(第42版),Elsevier出版社,2021。
  2. 《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2017。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涎腺疾病诊疗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