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皮Occipital scalp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45
编码XA7JE5
子码范围XA3EK3 - XA3EK3

核心定义

枕头皮(Occipital Scalp)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枕头皮位于头部后部,覆盖枕骨(occipital bone)表面,从头颅后上部延伸至颈部上界(约第7颈椎水平)。其前界以冠状缝为界与额顶区分隔,后界与颈部皮肤过渡。
  • 重要毗邻
    • 骨骼:直接覆盖枕骨外表面。
    • 肌肉:深面邻近枕肌(横行肌肉束)及斜方肌上部。
    • 血管神经:分布有枕动静脉及枕大神经(第2、3颈神经后支)。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皮肤系统(Integumentary System),同时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功能密切关联。
  • 功能
    • 保护作用:抵御外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侵害。
    • 感觉传导:通过枕大神经传递触觉、痛觉。
    • 温度调节:通过汗腺和血管舒缩维持局部温度平衡。
    • 运动辅助:与枕肌协同参与头部后仰动作。
3. 组织结构
  • 分层结构(自浅至深):
    1. 皮肤层: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2. 皮下脂肪层(蜂窝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和神经。
    3. 帽状腱膜层:在枕部逐渐变薄,与颈部筋膜连接。
    4. 腱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允许头皮在颅骨上移动。
    5. 颅骨骨膜:紧贴枕骨外膜,含血管和神经。
4. 功能与作用
  • 特殊功能
    • 神经分布:枕大神经在此区域形成痛觉敏感区(如头痛时常见压痛点)。
    • 血管网络:枕动脉在此形成吻合支,为头皮供血。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外伤:枕部撞击可能导致头皮撕裂伤或颅骨骨折(需警惕硬膜外出血)。
    • 感染:毛囊炎、疖肿(如“枕部痈”),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者。
    • 神经痛:枕神经痛表现为枕部放射性疼痛,可能由颈椎病变或外伤引发。
    • 中医相关:穴位如风池、风门位于该区域,用于治疗头痛、颈肩痛(参考《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 治疗方法
    • 外伤处理:清创缝合、抗感染(如头孢类抗生素)。
    • 神经痛治疗:局部封闭、针灸(如针刺风池穴)或药物(加巴喷丁)。
    • 中医治疗:针灸结合中药(如川芎、羌活)以活血通络(见用户提供的中医文献)。
6. 常见误区
  • 误区:“枕部皮肤与颅骨固定不动” → 实际上腱膜下层的疏松结缔组织允许头皮轻微移动,这也是头皮撕脱伤易发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维基百科:头皮解剖学(头部后部区域描述)。
  •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针灸及中药治疗枕部疼痛的临床应用。
  • 解剖学图谱:头颈部表面解剖高清图(用户提供的27张解剖图资料)。

以上内容基于权威解剖学资料及临床文献整合,确保信息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