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底Fundus of uteru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3V49

核心定义

子宫底(Fundus of uterus)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子宫底位于子宫的最上端,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结构,是子宫的顶部。其位置在骨盆腔内,通常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具体范围因个体体型和膀胱充盈度而异,但大致处于第2~3腰椎水平(L2-L3)。
  • 重要毗邻
    • 前方:邻近膀胱(被腹膜覆盖)。
    • 后方:靠近直肠和骶骨。
    • 两侧:与输卵管的子宫部相连。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子宫结构
  • 功能
    • 胚胎着床与妊娠支持:子宫底的内膜层(基底层)为受精卵提供着床环境,并在妊娠期间参与胎儿发育的支持。
    • 肌肉收缩:肌层在分娩时收缩,辅助胎儿娩出。
    • 激素调节:内膜层随月经周期变化,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
3. 组织结构
  • 三层结构
    1. 浆膜层(外层):覆盖脏层腹膜,光滑且富含血管。
    2. 肌层(中层):由平滑肌束交织构成,妊娠期间显著增厚。
    3. 黏膜层(内层,子宫内膜):
      • 功能层:周期性脱落(月经)。
      • 基底层:维持内膜再生,位于子宫底更深部位。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妊娠支持:子宫底在妊娠早期为胚胎提供营养,后期扩展以容纳胎儿。
    • 激素分泌:内膜层分泌前列腺素等物质,调控月经周期和分娩过程。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子宫肌瘤:子宫底肌层的良性肿瘤,可能导致经期延长或不孕。
    •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至肌层,引发疼痛性月经。
    • 胎盘植入:妊娠期胎盘异常侵入子宫底肌层,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底内膜组织异位至盆腔其他部位,引发慢性疼痛。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如GnRH激动剂)控制肌瘤或腺肌症。
    • 手术治疗
    • 肌瘤切除术(保留子宫)或子宫切除术(严重病例)。
    • 胎盘植入时可能需紧急子宫切除。
    • 介入治疗: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用于控制出血。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监测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 妊娠期患者需定期超声评估子宫底形态及胎盘位置。
6. 常见误区
  • 误区1:认为子宫底是子宫的最下端(实际为子宫颈)。
  • 误区2:将子宫底仅视为黏膜层(实为包含三层结构的整体)。
  • 误区3:忽视其在非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如月经周期中的内膜增厚与脱落)。

参考文献

  1. 《格氏解剖学》(第42版):子宫结构与功能章节。
  2.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 - 知乎专栏(2023)。
  3. 子宫底 - 百度百科(2025年4月更新)。
  4. 子宫解剖与临床疾病关联 - IMAIOS e-Anatomy数据库(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