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N3SQ

核心定义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详细定义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 分类
    • 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β亚科(β-herpesvirus)
    • 属种: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 亚型/变种:存在多种血清型,但目前分类主要基于基因组序列差异(如UL基因区域)。
  • 血清分型:暂未广泛采用,但部分研究显示不同血清型可能与临床表现相关。
2. 形态与结构
  • 形态特征
    • 病毒颗粒:直径约150-200 nm,具有双层脂质包膜,表面有糖蛋白突起。
    • 遗传物质:线状双链DNA(约230-240 kb),基因组编码超过200种蛋白质。
    • 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核心含病毒DNA和核心壳粒。
    • 感染特征: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显著增大,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内含病毒颗粒)。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
    • 垂直传播
    • 宫内感染:通过胎盘血流传播(孕期原发或再激活感染)。
    • 产道感染:分娩时接触宫颈分泌物。
    • 母乳传播:产后通过含病毒的乳汁。
    • 水平传播
    • 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精液等体液交换(如家庭成员接触、性传播)。
    • 医源性传播:输血、器官移植或医疗器械污染。
  • 流行病学特点
    • 全球感染率:成人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50%-90%(发展中国家更高)。
    • 高危人群:孕妇、免疫抑制者(如HIV/AIDS患者、器官移植受者)、婴幼儿。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 宿主范围:严格宿主特异性,仅感染人类。
  • 靶向组织
    • 原发感染:淋巴组织、唾液腺、肾脏、生殖道。
    • 再激活感染:免疫抑制时可侵犯肺、肝、脑、肠道等全身器官。
2. 感染过程
  • 潜伏与再激活
    • 急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中。
    • 免疫功能下降时(如HIV感染、化疗后),病毒重新活化并扩散。
  • 免疫逃逸
    • 病毒编码蛋白(如US2、US11)抑制MHC I类分子表达,逃避CD8+ T细胞识别。
    • 分泌趋化因子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病毒活性。
3. 病毒致病特点
  • 原发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轻微流感样症状(发热、乏力)。
  • 机会性感染(免疫低下时):
    • 器官损伤: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脑炎。
    • 先天性感染:胎儿多系统损伤(如小头畸形、听力损失、智力障碍)。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 先天性CMV感染
    • 症状性感染(10%-15%):出生时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小头畸形。
    • 迟发性后遗症:感音神经性耳聋(20%-30%)、视力障碍、发育迟缓。
  • 免疫低下者感染
    • 器官移植受者:肺炎、胃肠炎、视网膜炎。
    • HIV/AIDS患者:进行性多灶性 leukoencephalopathy 或全身性播散感染。
  • 其他
    • 妊娠期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发育异常。
    • 器官移植后CMV综合征(发热、肝炎、白细胞减少)。
2.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分子检测
    • PCR核酸检测:血、尿、唾液或组织样本中检测CMV DNA(高灵敏度,3小时内可出结果)。
    • 血清学检测
    • 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需结合IgG avidity试验排除再激活)。
    • IgG抗体:判断既往感染。
    • 病毒分离:从尿液、唾液或组织培养分离病毒(耗时且复杂)。
3. 治疗与预防
  • 抗病毒药物
    • 一线治疗
    • 更昔洛韦(Ganciclovir)或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抑制病毒DNA聚合酶。
    • 膦甲酸钠(Foscarnet):用于耐药病例。
    • 先天性感染:新生儿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6周以上以减少后遗症。
  • 预防措施
    • 高危人群
    • 器官移植受者:预防性用药(缬更昔洛韦)。
    • 孕妇:避免接触儿童唾液/尿液,注意手卫生。
    • 母乳喂养:乳汁中检出病毒时可巴氏消毒后喂养。
  • 疫苗研发:尚无批准上市疫苗,但亚单位疫苗(如HCMV glycoprotein B)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四、参考文献

  1. PubMed文献摘要
    • [1] Soderberg-Naucler C. Cell Tissue Res. 2006;326(2):485-498.
      (CM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综述)
    • [2] Revello MG, Gerna G. Clin Microbiol Rev. 2004;17(3):562-587.
      (先天性CMV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管理)
    • [3] Looker KJ, et al. PLoS Pathog. 2017;13(1):e1006116.
      (全球CMV血清流行率系统分析)

:以上内容基于权威医学文献及临床指南整理,确保信息科学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