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突Ciliary processe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1S43

核心定义

睫状突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睫状突位于眼球中层的葡萄膜(色素上皮层)的睫状体内,具体处于睫状体的前部,环绕晶状体赤道部的周围,形成放射状褶皱结构。
  • 重要毗邻
    • 前方:与晶状体的悬韧带相连,维持晶状体位置。
    • 后方:与睫状体平坦部(睫状肌所在区域)相接。
    • 内侧:与玻璃体及视网膜前部相邻。
    • 外侧:与巩膜和脉络膜相接。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视觉系统中的眼球结构,具体为葡萄膜(色素上皮层)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眼内液体循环系统。
  • 功能
    • 分泌房水:睫状突的非色素上皮细胞是房水的主要生成部位。
    • 支持晶状体:通过悬韧带将晶状体固定于眼球中央。
3. 组织结构
  • 细胞与组织
    • 上皮层: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为无色素的分泌细胞(房水生成细胞)。
    • 血管网络:富含毛细血管,为房水生成提供成分。
    • 结缔组织:包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支撑结构。
    • 悬韧带:由玻璃体韧带细胞构成,连接晶状体囊。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房水生成:睫状突的分泌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生成房水,维持眼内压并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 调节晶状体形状: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睫状肌位于睫状体后部),间接调节悬韧带的张力,从而改变晶状体曲度以实现近远视力调节(调节作用)。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青光眼:睫状突分泌过多房水或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需通过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或手术(如睫状体冷凝术)控制。
    • 睫状体炎: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发炎症,表现为眼痛、畏光,需抗炎治疗(如糖皮质激素)。
    • 晶状体脱位:悬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晶状体位置异常,可能需手术修复。
  • 治疗方法
    • 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减少房水生成。
    • 激光治疗:睫状体光凝术降低房水分泌。
    • 手术:白内障手术中需注意保护睫状突功能。
6. 常见误区
  • 误区:睫状突直接参与调节晶状体形状。
    纠正:睫状突本身不收缩,其功能是分泌房水和提供悬韧带附着点;调节晶状体形状的是睫状肌(位于睫状体后部)。

参考文献

  • 《格氏解剖学》第41版:睫状体与房水循环章节。
  • 中国大百科全书(眼科学):睫状体条目。
  • e-Anatomy(IMAIOS平台):睫状突三维解剖模型与功能描述。
  • UpToDate临床医学:青光眼治疗中的睫状体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