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前韧带Anterior ligament of the spin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8V32

核心定义

脊柱前韧带(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LL)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脊柱前韧带(前纵韧带)位于脊柱椎体的前缘,沿脊柱全长延伸,从第1颈椎(寰椎)延伸至第5腰椎或第1骶椎的前部。
  • 重要毗邻
    • 前方:胸锁乳突肌(颈椎段)、胸腹壁肌肉(胸腰段)。
    • 后方:椎体及椎间盘的前表面。
    • 两侧:与椎体侧方的椎间孔相邻。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韧带系统,主要参与脊柱的稳定性维持。
  • 功能
    • 限制脊柱过度后伸(伸展动作),防止椎体前移。
    • 协同后纵韧带(PLL)共同维持椎间盘的稳定性。
    • 在脊柱运动中提供被动支撑作用。
3. 组织结构
  • 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主要为胶原纤维束(I型胶原蛋白)交织形成强韧的纤维带。
  • 分层:分为浅层和深层纤维束,浅层附着于椎体上、下缘,深层深入椎间盘前部。
4. 功能与作用
  • 力学功能
    • 分散脊柱前屈时的张力,减少椎体间的压力。
    • 在剧烈运动(如跳跃、弯腰)中保护脊柱结构。
  • 生物力学作用:与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共同构成脊柱的“力学支架”。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韧带撕裂:常见于脊柱过度伸展(如车祸中的甩鞭伤),导致急性疼痛和脊柱不稳。
    • 椎间盘突出:前纵韧带损伤可能伴随椎间盘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
    • 脊柱爆裂性骨折:外伤导致韧带复合体断裂,椎体前移(如Chance骨折)。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制动(如颈托或支具)、物理治疗(热敷、牵引)。
    • 手术治疗:严重撕裂或骨折需手术修复韧带或脊柱融合术。
  • 康复要点
    • 恢复期需避免脊柱后伸动作,逐步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以增强稳定性。
6. 常见误区
  • 误区1:前纵韧带直接参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实际营养主要通过渗透作用)。
  • 误区2:前纵韧带损伤仅表现为局部疼痛(可能伴随神经压迫症状,如放射性疼痛)。

参考文献

  • 《格氏解剖学》第42版:详细描述前纵韧带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功能(第5章,脊柱)。
  • 《Spine》期刊(2020):前纵韧带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损伤机制研究(PMID: 32105918)。
  • 《系统解剖学》(人卫版):脊柱韧带系统的分类与功能(第3章,运动系统)。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病例或影像学表现,建议结合临床检查及医学影像(如MRI或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