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前韧带Anterior intersternal ligament

更新时间:2025-08-01 22:19:10
编码XA0QM2

核心定义

胸骨前韧带(Anterior Intersternal Ligament)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胸骨前韧带位于胸骨的前侧表面,连接胸骨柄(胸骨上部)与胸骨体(胸骨中部)。具体而言,其起点位于胸骨柄的下缘,终止于胸骨体的上缘,处于胸骨正中线前方约0.5-1厘米范围内。
  • 重要毗邻
    • 前方:胸大肌、皮下组织及皮肤。
    • 后方:胸骨后间隙(含疏松结缔组织及胸膜前壁)。
    • 两侧:胸骨肋角(第1肋软骨与胸骨连接处)。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关节与韧带结构
  • 功能
    • 维持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胸骨过度前后移动。
    • 协助胸廓的形态固定,保护心脏和大血管。
    • 在剧烈运动或外伤时,缓冲胸骨受力,防止骨折。
3. 组织结构
  • 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主要含胶原纤维(规则排列)和少量弹性纤维。
  • 层次:属于胸骨前部的纤维性关节(不动关节)结构,与胸骨间的软骨结合共同维持胸骨连接。
4. 功能与作用
  • 关键作用
    • 稳定性:限制胸骨前后的分离,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或胸部受压时。
    • 保护性:与胸骨后组织共同形成胸腔前壁,保护心脏和大血管。
    • 力学支撑:参与胸廓扩张与回缩,辅助呼吸运动。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胸骨分离:外伤(如车祸、跌倒)导致韧带撕裂,引发胸骨前疼痛及压痛。
    • 先天性胸骨畸形:如胸骨前突或后凹,可能与韧带发育异常有关。
    • 感染或炎症:如胸骨骨髓炎可能累及韧带,引发红肿热痛。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胸骨固定带制动、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
    • 手术治疗:严重撕裂或骨折需手术修复韧带并内固定。
  • 康复要点
    • 避免剧烈上肢运动或胸部受压,恢复期需逐步加强胸壁肌肉锻炼。
6. 常见误区
  • 误区:胸骨前韧带常被误认为是胸骨与肋骨的连接结构,实际它仅连接胸骨自身(柄与体)。
  • 混淆结构:需与胸骨肋角韧带(连接肋软骨与胸骨的韧带)区分。

参考文献

  • 《格氏解剖学》第42版:详细描述胸骨前韧带的解剖位置与功能(第42版,第2章骨骼系统)。
  • 《骨骼与关节外科学》:胸骨损伤的临床处理指南(第3章创伤性胸骨病变)。
  • PubMed文献
    •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of the Sternum"( )
    •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ternum Dislocation"( )。

如需进一步信息(如影像学表现或手术细节),可结合具体病例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