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耳炎Unspecified Otitis med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6:13:39
编码AB0Z

关键词

索引词Otitis media、未特指的中耳炎、耳部感染、中耳感染、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感染性疾患、OM[中耳炎]、未特指的中耳炎,耳未特指、中耳炎NOS、中耳卡他
缩写OME、分泌性中耳炎
别名耳朵发炎、耳内炎症

未特指的中耳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耳道分泌物或中耳穿刺液培养出致病微生物(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检出特异性病原体核酸(如细菌16S rRNA基因)。
  2.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指标)

    • 至少满足以下两项主观症状:
      • 耳痛(急性期)或耳闷胀感(慢性期)。
      • 传导性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气导阈值≥25 dB)。
    • 至少一项客观体征:
      • 耳镜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
      • 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或C型鼓室图(提示中耳积液或负压)。
  3. 支持条件(辅助证据)

    • 炎症标志物升高:C反应蛋白(CRP)>10 mg/L或血沉(ESR)>20 mm/h。
    • 影像学证据:颞骨CT显示中耳腔积液、黏膜增厚或乳突气房浑浊。
    • 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测压显示通气功能障碍(压力差>10 daPa)。
  4.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金标准或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若无法获得病原学证据,需满足:
      • 必须条件 + 至少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分层诊断流程)

    ┌───────────────┐
    │ 初步评估(必做) │
    ├──耳镜检查 → 鼓膜状态评估
    ├──纯音测听 → 听力损失类型判断
    ├──声导抗测试 → 中耳压力/积液检测
    └───────────────┘

    ┌───────────────┐
    │ 二级检查(疑似复杂病例)│
    ├──颞骨CT → 解剖结构评估
    ├──病原体培养/PCR → 感染源确认
    ├──咽鼓管功能测试 → 通气障碍分析
    └───────────────┘

    ┌───────────────┐
    │ 三级检查(并发症评估) │
    ├──MRI → 颅内扩散排查
    └───────────────┘

  2. 判断逻辑

    • 耳镜检查
      • 鼓膜充血/膨隆 → 支持急性炎症。
      • 鼓膜穿孔伴脓液 → 提示化脓性中耳炎。
    • 声导抗测试
      • B型鼓室图(平坦曲线) → 明确中耳积液。
      • C型鼓室图(负压峰值) → 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
    • 颞骨CT
      • 中耳腔密度增高 → 积液或黏膜增厚。
      • 乳突气房浑浊 → 炎症扩散至乳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75%):支持急性炎症反应。
  2. 炎症标志物

    • CRP显著升高(>50 mg/L):可能预示化脓性病变或并发症风险。
    • ESR持续升高(>40 mm/h):需警惕慢性炎症或潜在并发症(如乳突炎)。
  3. 病原学检测

    • 细菌培养阳性:指导靶向抗生素选择(如肺炎链球菌→首选阿莫西林)。
    • 多重耐药菌检出(如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需升级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4. 免疫学指标

    • IgE升高(>100 IU/mL):提示过敏因素参与,需联合抗过敏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典型症状(耳痛/听力下降)、体征(鼓膜异常)及声导抗异常。
  • 分层检查:从基础耳镜评估逐步推进至CT/MRI,避免过度检查。
  • 实验室价值:CRP与病原学检测对鉴别感染类型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耳炎诊疗共识(2023版)
WHO《耳部感染管理指南》
IDSA《急性中耳炎诊断与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