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食管炎Unspecified Oesophag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30:38
编码DA24.Z

关键词

索引词Oesophagitis、未特指的食管炎、食管炎、食管炎症、食管炎NOS、食管炎症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WE、未特指食管炎
别名Esophagitis-unspecified

未特指的食管炎(DA24.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内镜下黏膜损伤证据
      • 食管黏膜可见充血、红斑、糜烂或溃疡(LA分级A-D级),且排除感染性/嗜酸细胞性/放射性等特异性食管炎。
    • 组织病理学支持
      • 活检显示鳞状上皮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15个/高倍视野),无真菌/病毒包涵体等特异性病原证据。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烧心+反酸(每周≥2次)或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
    • 药物暴露史
      • 近期服用NSAIDs、双膦酸盐等黏膜损伤性药物(服药至症状出现间隔≤72小时)。
  3.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中任意1项+排除其他特异性食管炎。
    • 高度疑似:支持条件全部满足+内镜阴性时,需行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酸暴露时间>4.2%)。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内镜检查(白光/NBI)
│ ├─ 黏膜活检(常规HE染色)
│ └─ 快速尿素酶试验(排除H.pylori)
├─ 食管功能评估
│ ├─ 24小时pH-阻抗监测
│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 影像学检查
├─ 钡餐造影(双对比法)
└─ CT仿真内镜

二级检查
├─ 免疫组化染色(CD3/CD20/CD68)
├─ 食管黏膜阻抗检测
└─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 判断逻辑
    • 内镜阴性患者
      • pH-阻抗监测显示非酸反流事件≥40次/24小时,提示胆汁反流性食管炎可能。
      • 黏膜阻抗值<2000Ω·cm²提示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 钡餐造影特征
      • 食管壁毛糙、钡剂滞留>15秒提示早期狭窄。
    • 食管测压异常
      • LES压力<10mmHg或无效蠕动(DCI<450mmHg·s·cm)支持反流相关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内镜分级 LA分级0级 A级(≥1处黏膜破损<5mm)提示轻度炎症;D级(环周破损)提示重度损伤
pH监测 酸暴露时间<4.2% >4.2%提示病理性酸反流;<4.2%但症状相关概率≥95%提示功能性烧心
黏膜阻抗 ≥2000Ω·cm² <1500Ω·cm²提示紧密连接破坏,与烧心症状严重度正相关(r=0.62)
血清嗜酸细胞 <0.5×10⁹/L >0.75×10⁹/L需重新评估是否合并嗜酸性食管炎(需活检嗜酸细胞≥15/HPF)
Pepsinogen I 30-160μg/L >160μg/L提示胃酸分泌亢进,需联合PPI试验治疗

四、诊断流程优化要点

  1. 内镜阴性患者
    • 优先进行功能性检查(pH-阻抗+黏膜阻抗),可检出70%的漏诊病例。
  2. 组织学不确定病例
    • CD68染色显示固有层巨噬细胞浸润>25个/HPF,支持非特异性炎症诊断。
  3. 药物相关性判断
    • 服用双膦酸盐者出现中段食管溃疡,溃疡边缘呈"悬崖样"为特征性改变。

参考文献

  •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疾病诊断指南》
  • AGA《食管炎诊断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 UEG《非糜烂性食管疾病诊断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