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大肠憩室Unspecified Diverticulum of large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3:55:31
编码DC82.Z

关键词

索引词Diverticulum of large intestine、未特指的大肠憩室、大肠憩室、结肠憩室、乙状结肠憩室、乙状结肠憩室穿孔、乙状结肠憩室破裂、盲肠憩室、直肠乙状结肠憩室
别名大肠憩室症、结肠囊袋、大肠囊袋

未特指的大肠憩室(DC82.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扫描显示大肠壁囊袋状突出(憩室),伴肠壁增厚(>4mm)及周围脂肪条纹征。
      • 钡剂灌肠造影显示肠壁外囊状造影剂充盈。
    • 内镜可视化证据
      • 结肠镜直视下观察到肠壁粘膜层疝出形成的囊袋结构(直径通常5-10mm)。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左下腹钝痛(≥3次/周)伴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
      • 无并发症时疼痛强度≤4分(10分制)。
    • 体征支持
      • 左下腹局限性压痛(深压时加重)。
      • 并发脓肿时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影像学/内镜证据不明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症状持续>3个月。
      • 炎症标志物异常(CRP>10mg/L且白细胞>10×10⁹/L)。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腹部CT) B --> B2(超声) B --> B3(钡剂灌肠) C --> C1(结肠镜) D --> D1(血常规) D --> D2(CRP) D --> D3(便隐血)

判断逻辑

  1. 腹部CT(首选)

    • 阳性标准:憩室显示为肠壁外囊袋+脂肪条纹征(敏感性98%)。
    • 分级逻辑
      • 单纯憩室:仅囊袋结构
      • 憩室炎:囊袋+肠壁增厚+周围脂肪浸润
  2. 结肠镜

    • 操作要点:避免在急性炎症期操作(穿孔风险↑)。
    • 判断逻辑
      • 直接观察憩室开口(需与肠腔褶皱鉴别)
      • 排除肿瘤/IBD等 mimics
  3. 超声

    • 靶环征:肠壁同心圆状增厚(>4mm)提示憩室炎。
    • 局限性:受肠气干扰,肥胖患者敏感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 >10mg/L
      • 提示亚临床炎症(即使无症状)
      • 50mg/L需警惕并发症(脓肿/穿孔)

    • 白细胞 >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提示细菌性感染
      • 持续升高需复查CT排除脓肿
  2. 便隐血试验

    • 阳性意义
      • 偶发阳性(20%):憩室微血管损伤
      • 持续阳性:需内镜排除肿瘤/血管畸形
  3. 贫血指标

    • Hb <130g/L(男)/<120g/L(女)
      • 慢性失血提示反复憩室出血
      • 需结合铁蛋白<30μg/L确认缺铁性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无症状患者:影像学偶然发现无需干预,建议增加膳食纤维。
  2. 症状不典型者:需排除IBS/肿瘤(必备结肠镜)。
  3. 急性腹痛者:CT为首选,避免延误憩室炎诊断。

参考文献

  • 《胃肠病学(第11版)》(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 WSES/AAST《憩室病管理指南》(2023修订版)
  •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结肠憩室诊断立场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