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大肠感染Other specified Certain infections of the large intestine
编码DB36.Y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infections of the large intestine、其他特指的大肠感染
缩写其他特指大肠感染、特指大肠感染
别名其他指定的大肠感染、特殊类型的大肠感染、Other-Specified-Colonic-Infections
其他特指的大肠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血液或肠黏膜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特定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病原体特异性基因(如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特征):
- 典型肠道症状:
- 持续性腹泻(≥3次/日,持续>24小时)伴粪便性状改变(水样便/黏液便/血便)。
- 腹部绞痛(脐周或下腹部),触诊有压痛。
- 炎症反应证据:
- 体温≥37.8℃ 或 CRP ≥10 mg/L。
- 典型肠道症状: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暴露:
- 发病前7天内摄入未煮熟肉类/海鲜/污染水源,或接触感染患者/动物。
- 并发症表现:
- 脱水征象(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
- 肠外表现:反应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结节性红斑(皮肤红色结节)。
- 影像学支持:
- 腹部CT显示结肠壁增厚(≥5mm)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短径≥10mm)。
- 流行病学暴露: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炎症标志物]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内镜检查] B --> B1[粪便培养] B --> B2[血培养] B --> B3[PCR检测] C --> C1[CRP] C --> C2[血沉] C --> C3[血常规]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腹部CT] E --> E1[结肠镜检查]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测:
- 粪便培养:阳性结果可直接确诊,阴性需结合PCR(灵敏度更高)。
- PCR检测:特异性基因阳性支持诊断,尤其适用于培养阴性病例。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需立即抗感染治疗。
- 白细胞>10×10⁹/L且中性粒细胞>80%:支持细菌性感染,排除病毒性肠炎。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CT显示结肠壁分层征(“靶征”):提示炎症性肠病可能,需结合内镜鉴别。
-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脂肪浸润:特征性提示细菌感染(如耶尔森菌)。
-
内镜检查:
- 结肠镜见黏膜糜烂/溃疡:活检排除溃疡性结肠炎;若见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寄生虫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粪便培养 | 阴性 | 阳性:确诊特定病原体感染 |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
血常规-WBC | 4-10×10⁹/L | >12×10⁹/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4×10⁹/L:警惕免疫抑制宿主 | 升高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
CRP | <5 mg/L | >50 m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100 mg/L:警惕脓肿或败血症 | 结合影像学排查并发症 |
血清钠 | 135-145 mmol/L | <130 mmol/L:重度脱水风险 | 立即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 |
粪便白细胞 | 阴性 | 阳性:提示侵袭性病原体(如志贺氏菌、弯曲杆菌) | 需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
血清白蛋白 | 35-50 g/L | <30 g/L:长期感染致营养不良 | 营养支持+病因治疗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疑似病例:腹泻+腹痛+发热者,立即查粪常规、CRP、血常规。
- 确诊病例:
- 病原学阳性(培养/PCR) → 按药敏治疗。
- 病原学阴性但满足:
- 必须条件 + 支持条件 ≥2项(如典型影像学+流行病学史) →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 重症预警:
- CRP>100 mg/L + 低血压 → 排查脓毒症,收治ICU。
参考文献:
- WHO《感染性腹泻诊断与管理指南》(2023)
- IDSA《感染性腹泻诊疗指南》(2021)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感染诊疗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