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脓肿Colonic abscess
编码DB36.0
关键词
索引词Colonic abscess、结肠脓肿、结肠旁沟脓肿、结肠周围脓肿
同义词paracolic abscess、pericolic abscess
缩写结肠A、结肠AB
别名结肠感染性脓肿、结肠化脓性病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降结肠和结肠右曲--降结肠和结肠脾曲--升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降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乙状结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结肠脓肿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结肠脓肿是指在结肠壁或周围组织内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通常继发于细菌感染。脓肿可发生于结肠旁间隙、肠系膜或腹膜后等区域,其特征为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及纤维包裹性脓腔形成。
病因学特征
-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常见病原体为肠道共生菌群(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及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病原体多通过黏膜溃疡、肠壁穿孔或血行播散侵入组织。
- 病毒或真菌感染罕见,仅见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如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
-
结肠梗阻:
- 机械性梗阻(如肿瘤、粪石、憩室炎)导致肠腔压力增高,引发局部缺血和细菌过度增殖,最终形成脓肿。
-
炎症性疾病:
- 克罗恩病是重要危险因素,其透壁性炎症易导致肠瘘或穿孔,继发脓肿;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脓肿较少,多见于深溃疡穿透肌层时。
-
肿瘤相关因素:
- 结肠癌可因肿瘤坏死、肠壁穿孔或术后吻合口漏引发脓肿,常见部位包括盲肠和乙状结肠。
-
其他因素:
- 腹部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穿孔)可直接引入病原体。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削弱局部防御机制。
病理机制
-
炎症进展:
- 病原体侵入肠壁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引发化脓性炎症,释放蛋白酶导致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液。
-
脓肿成熟:
- 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纤维性包膜,限制感染扩散,但也阻碍抗生素渗透。脓腔内含坏死碎片、细菌及炎性介质,压力增高可致脓肿破裂。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腹痛:定位与脓肿部位相关(如盲肠脓肿以右下腹痛为主),多为持续性钝痛,咳嗽时加重。
- 发热:38-40°C弛张热,伴寒战或盗汗。
- 消化道症状:腹泻或便秘,偶见血便(提示合并肠道溃疡或肿瘤)。
-
体征与并发症:
- 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脓肿较大时可触及包块。
- 脓肿破裂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或形成肠间脓肿、肛周瘘管等。
参考文献:《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权威文献。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可靠的医学资料整理而成,具体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