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肠病Other specifi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r certain specified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编码DD91.Y
关键词
索引词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r certain specified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其他特指的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肠病、其他特指的功能性肠病
缩写IBS、FBD
别名肠易激、肠躁症、肠易激综合证、肠易激综合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胃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特指的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肠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特指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或功能性肠病属于功能性胃肠道疾患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但小肠和大肠缺乏特定和独特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疾病通常被归类为功能性胃肠病,其特征是患者有明显的症状,但在常规检查中找不到明确的解剖学异常。
病因学特征
-
多因素病因机制:
-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部分IBS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背景可能在其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 感染因素:胃肠道感染后发生IBS的风险增加,尤其是细菌性胃肠炎后的病例,这种现象被称为“感染后IBS”。
- 心理因素: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被认为是IBS的重要诱发或加重因素。
-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成分如高FODMAPs(可发酵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食品可能会加剧IBS症状。
- 免疫系统异常:一些证据表明IBS患者的肠道免疫反应可能存在异常,导致对正常肠道微生物群过度敏感。
- 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紊乱,可能导致内脏高敏感性和胃肠动力异常。
-
病理生理机制:
- 胃肠动力异常:IBS患者常常表现出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者肠道平滑肌本身的问题。
- 内脏感觉过敏:即使是对轻微刺激也可能产生强烈不适感,这是IBS的一个显著特点,被认为与大脑处理疼痛信号的方式有关。
- 肠道通透性增加:即所谓的“漏肠”,允许更多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从而触发炎症反应。
- 脑-肠轴互动异常:涉及大脑与肠道之间复杂的双向通信网络受损,影响情绪调节、疼痛感知及消化道功能调控。
病理机制
-
胃肠动力变化:
- 在IBS患者中观察到的小肠传输时间缩短(快速型)或延长(缓慢型)是常见现象之一,反映了不同亚型间存在的差异性表现。
- 大肠运动模式也可见到类似的变化,导致便秘型IBS患者出现结肠收缩减少,而腹泻型则相反。
-
内脏感觉超敏:
- 该特性使得IBS个体对于正常的生理性膨胀刺激更加敏感,容易感到腹部不适甚至剧烈疼痛。
- 神经递质水平异常,特别是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表达改变,在介导这一过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 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减弱可促进抗原渗透,激活局部免疫应答,并进一步损害肠壁完整性。
- 伴随而来的低度慢性炎症状态有助于解释为何许多IBS病人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等。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且与排便相关联,可能因排便而缓解。
- 排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形状亦随之改变,呈水样、硬块状或多形态混合。
- 其他伴随症状:腹胀、排气增多、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较为普遍。
参考文献:基于上述信息综合整理自多个权威医疗资源网站内容。请注意,尽管这里提供的资料力求准确全面,但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针对个人状况的具体诊断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