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结肠炎或直肠炎Other specified Colitis or proctitis due to external caus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3:28
编码DB33.4Y

关键词

索引词Colitis or proctitis due to external causes、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结肠炎或直肠炎
缩写DB33-4Y
别名特定外部因素结肠炎、特定外部因素直肠炎、特殊外部原因结肠炎、特殊外部原因直肠炎、外因性结肠炎、外因性直肠炎、非感染性结肠炎、非感染性直肠炎、化学性结肠炎、化学性直肠炎、药物性结肠炎、药物性直肠炎、放射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物理性结肠炎、物理性直肠炎

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结肠炎或直肠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活检病理学证据
      • 结肠镜/直肠镜下黏膜组织活检显示特征性非感染性炎症改变(如隐窝结构破坏、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并排除感染性病原体。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明确外部暴露史
      • 发病前7天内存在以下任一暴露:
      • 特定药物使用(NSAIDs、抗生素、化疗药物)
      • 盆腔/腹部放射治疗史
      • 化学毒物接触(工业溶剂、重金属)
      • 医源性物理损伤(内镜操作、手术)
    • 典型三联征
      • 持续性下腹痛(≥48小时)
      • 腹泻(每日≥3次稀便/水样便)
      • 肉眼血便或便隐血阳性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CRP > 10 mg/L 或 ESR > 20 mm/h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局限性肠壁增厚(>4mm)伴周围脂肪浸润
    • 排除标准
      • 粪便培养/寄生虫检测阴性(排除感染性肠炎)
      • 无炎症性肠病(IBD)病史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筛查] A --> C[病因确认] A --> D[严重度评估] B --> B1(粪便常规+潜血) B --> B2(血常规+CRP/ESR) C --> C1(暴露史追溯) C --> C2(结肠镜+活检) C --> C3(腹部CT/MRI) D --> D1(血清白蛋白) D --> D2(电解质检测)

判断逻辑

  1. 初步筛查

    • 粪便潜血阳性→提示黏膜损伤
    • WBC↑+CRP↑→支持活动性炎症
    • 异常结果需启动病因确认检查
  2. 病因确认

    • 暴露史追溯
      • 药物/放射/化学物暴露与症状时间吻合→高度提示病因
    • 结肠镜
      • 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分布符合暴露途径(如放射性直肠炎的直肠前壁病变)
    • CT/MRI
      • 局限性肠壁增厚+脂肪绞缠→排除弥漫性病变(如IBD)
  3. 严重度评估

    • 白蛋白<30g/L→提示蛋白质丢失性肠病
    • 低钠/低钾血症→需紧急纠正电解质紊乱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粪便潜血 阳性 黏膜糜烂/溃疡出血 结合内镜评估出血源
CRP >10 mg/L 急性炎症活动 监测治疗响应
血清白蛋白 <35 g/L 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治疗
血红蛋白 男性<130g/L
女性<120g/L
慢性失血性贫血 铁剂补充+止血治疗
便培养/PCR 阴性 支持非感染性病因 排除后转向病因治疗
电解质 Na⁺<135 mmol/L
K⁺<3.5 mmol/L
腹泻导致的丢失 静脉补液纠正

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暴露史+内镜活检病理
  2. 关键鉴别
    • 感染性肠炎(便培养阳性)
    • IBD(病变弥漫性+慢性复发史)
  3. 治疗导向
    • 药物性:停用致病药物+黏膜保护剂
    • 放射性:高压氧疗+抗纤维化治疗
    • 化学性:毒物清除+抗氧化治疗

参考文献

  • WHO ICD-11临床实践指南(2023修订版)
  • ACG《非感染性结肠炎管理指南》(2024)
  • ECCO《医源性肠损伤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