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胆囊炎Other specified Cholecystitis
编码DC12.Y
关键词
索引词Cholecystitis、其他特指的胆囊炎
缩写DC12Y、胆囊炎-其他特指
别名特殊类型胆囊炎、特定类型胆囊炎、非典型胆囊炎、其他明确的胆囊炎、其他特指型胆囊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特指的胆囊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特指的胆囊炎是指在急性胆囊炎(DC12.0)和慢性胆囊炎(DC12.1)之外,由特定原因引起的胆囊炎症。这类胆囊炎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胆囊炎、化学性胆囊炎、寄生虫感染等。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来确诊。
病因学特征
-
自身免疫性胆囊炎
- 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胆囊组织,导致胆囊壁发生炎症。这种类型的胆囊炎较为罕见,但其病理表现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类似,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
化学性胆囊炎
- 由于胆汁成分异常改变,如胆固醇饱和度过高或胆盐浓度异常,胆汁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害胆囊黏膜,引发化学性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使用胃肠外营养、严重创伤后应激状态下的患者。
-
寄生虫感染
- 某些寄生虫感染,如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等,可引起胆道阻塞和胆囊炎症。这些寄生虫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最终定居于胆管和胆囊,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
药物性胆囊炎
- 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中的雌激素等,可能导致胆囊功能障碍和炎症。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胆汁的组成和排泄,从而诱发胆囊炎。
-
缺血性胆囊炎
- 由于胆囊供血不足导致胆囊壁缺血坏死,进而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等,或者胆囊动脉栓塞。
病理机制
-
自身免疫性胆囊炎:
- 自身免疫过程导致胆囊壁内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可见纤维化和瘢痕形成。长期炎症可导致胆囊功能丧失。
-
化学性胆囊炎:
- 胆汁成分异常导致胆囊黏膜损伤,胆囊壁出现水肿、充血,甚至坏死。胆囊腔内可见脓液积聚。
-
寄生虫感染:
- 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引起胆囊壁炎症反应,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可见寄生虫卵或成虫。胆囊功能受损,胆汁排泄受阻。
-
药物性胆囊炎:
- 药物影响胆汁成分,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囊壁炎症。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可见胆泥或结石。
-
缺血性胆囊炎:
- 胆囊壁缺血导致胆囊壁坏死,胆囊腔内可见坏死组织和脓液。胆囊功能完全丧失,可能出现胆囊穿孔。
临床表现
-
自身免疫性胆囊炎:
- 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右上腹痛、黄疸、乏力等。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
-
化学性胆囊炎:
- 症状类似于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
寄生虫感染:
- 症状包括右上腹痛、黄疸、腹泻等。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
-
药物性胆囊炎:
- 症状较轻,可能仅有右上腹不适或钝痛。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
缺血性胆囊炎:
- 症状严重,表现为剧烈右上腹痛、发热、黄疸等。体检时可发现墨菲氏征阳性。
参考文献:相关医学专业书籍及期刊文章。请注意,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请务必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得准确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