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排便困难Infant dyschezia
编码DD93.2
关键词
索引词Infant dyschezia、婴儿排便困难
缩写婴儿便秘、婴幼便秘
别名新生儿排便困难、婴幼儿排便障碍、婴儿大便困难、婴儿排便不畅、婴儿用力排便、婴儿费力排便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婴儿排便困难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婴儿排便困难(Infant dyschezia)是归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功能性胃肠道疾患的一种,属于婴儿、幼儿或儿童功能性消化疾患中的一个独立类目。其主要特征为婴儿在排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费力和不适,通常伴随着哭闹不安。这种状况并非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暂时性排便障碍。
病因学特征
-
生理性因素:
- 肠道功能不健全:新生儿及婴儿期的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肠蠕动能力较弱,可能导致粪便排出不畅。
- 喂养方式:人工喂养的婴儿相较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因为配方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不易消化,容易形成硬便。
- 水分摄入不足:婴儿如果饮水量不够,或者辅食添加不当(如蔬菜汁、水果汁等纤维素补充不足),也会增加便秘的风险。
-
病理性因素:
- 先天性异常:包括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结构性问题。其中,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乏或减少,导致局部肠段持续处于痉挛状态,阻碍了正常排便过程。
- 药物影响:某些特定药物如抗胆碱能药、抗酸药或其他用于治疗癫痫、利尿等疾病的药物也可能引发排便困难。
- 心理因素:婴儿经历疼痛性排便后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从而抗拒排便,形成恶性循环。
病理机制
-
肠道动力障碍:
- 肠道平滑肌收缩力不足,无法有效推动粪便向前移动。
- 神经调节失衡,特别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影响了正常的肠道运动模式。
-
排便协调性受损:
- 排便过程中需要腹压增加与肛门外括约肌放松之间的精确配合,当这一协调机制出现问题时,会导致排便效率低下甚至失败。
- 有些婴儿可能尚未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腹部肌肉来帮助排便。
-
粪便特性改变:
- 水分吸收过多使粪便变得干燥坚硬,增加了通过直肠和肛门时的阻力。
- 食物成分对粪便质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易促进便秘发生。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婴儿在尝试排便时表现出极度用力、面部涨红,并伴有哭泣或烦躁不安。
- 可能观察到每次排便时间较长,间隔周期延长,有时可见少量血丝随大便排出。
- 严重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部胀满等症状。
参考文献:根据现有可靠资料整理而成,具体参考了《中国儿科杂志》等相关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以及权威医疗机构发布的指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