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疾病伴出血Diverticular disease of unspecified part of intestine with haemorrhage

更新时间:2025-06-18 11:54:30
编码DD02.0

关键词

索引词Diverticular disease of unspecified part of intestine with haemorrhage、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疾病伴出血
缩写CWDH、肠憩室出血
别名肠憩室出血症、肠憩室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憩室出血-未特指部位

(DD02.0)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疾病伴出血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无痛性血便
    • 突发性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20%-30%),常无前驱腹痛(70%-80%)。
    • 出血量差异大,轻者仅粪便隐血阳性(10%-15%),重者可致休克(5%-10%)。
  2. 间歇性腹部不适
    • 出血前或出血期间可出现左下腹钝痛或胀痛(30%-40%),与憩室炎症或肠道痉挛相关。

非典型症状

  1. 贫血相关症状
    • 慢性或反复出血者表现为乏力、头晕(血红蛋白<80g/L时常见,15%-25%)。
  2. 排便习惯改变
    • 部分患者伴便秘或腹泻(10%-20%),可能与憩室病基础肠道功能紊乱相关。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腹部体征
    • 左下腹轻压痛(40%-50%,提示乙状结肠憩室受累)。
    • 肠鸣音活跃(急性出血期常见,60%-70%)。
  2. 循环代偿表现
    • 心率增快(>100次/分)、体位性低血压(出血量>500ml时出现,20%-30%)。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休克体征
    • 皮肤湿冷、意识模糊(大量出血未及时纠正时,5%-1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实验室检查
    • 血红蛋白下降(急性出血后6-12小时显现,下降幅度与出血量正相关)。
    • 血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肠道血液吸收导致,敏感性约70%-80%)。
  2. 影像学检查
    • CT血管造影(CTA)
      • 显示对比剂外溢(定位准确率85%-95%),憩室壁增厚(特异性高但敏感性约50%-60%)。
    • 结肠镜检查
      • 直接观察到憩室内活动性出血或血痂(诊断率60%-80%),乙状结肠为最常见部位(70%-90%)。
    • 放射性核素扫描
      • 对间歇性出血敏感(检出率50%-70%),但定位精度较低(30%-40%)。

流行病学特征

  • 出血几率:憩室病患者终生出血风险约10%-15%,其中80%源于右半结肠以外的憩室(乙状结肠占优)。
  • 复发率:首次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率约10%-25%,二次出血后风险升至25%-50%。

参考文献

  1. Gastroenterology(2022)关于憩室出血自然病程的多中心研究
  2.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1)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3. Surgical Endoscopy(2011)对比EBL与内镜夹闭治疗的有效性数据
  4. BMJ临床实践指南(2023)关于憩室病出血的诊疗流程

注: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速度及基础肠道状态密切相关。老年患者因血管硬化更易发生自限性大出血,而年轻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