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单亲二倍体Unspecified Uniparental disomies
编码LD45.Z
关键词
索引词Uniparental disomies、未特指的单亲二倍体、单亲二倍体
缩写UPD、未特指单亲二倍体
别名Uniparental-Disomy-NOS、UPD-NOS
未特指的单亲二倍体 (LD45.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全基因组检测阳性:
- 通过SNP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或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确认至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完全来自单一亲本(父源或母源)。
- 需排除特定染色体(如6、7、11、14、15、20号)的UPD(因其对应已知综合征)。
- 全基因组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染色体亲本来源异常:
- 分子遗传学证据显示某对染色体仅含单一亲本遗传物质(需双亲DNA样本验证)。
- 排除其他遗传异常:
- 无染色体缺失/重复、无印记基因相关综合征(如Prader-Willi/Angelman综合征)。
- 染色体亲本来源异常:
-
支持条件(临床与遗传学依据):
- 临床表现符合: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2SD)或畸形特征(如面部不对称、皮纹异常)。
- 神经发育障碍(智力障碍/行为异常)或内分泌紊乱(血糖/激素异常)。
- 家族史提示:
- 近亲婚配史或家族中隐性遗传病患者。
-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或高龄妊娠背景(风险升高因素)。
- 临床表现符合: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若无全基因组检测,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2项核心症状)
- 父母验证显示染色体单亲来源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染色体核型分析)
A --> C(荧光原位杂交-FISH)
B --> D[阴性/正常]
C --> D
D --> E[高级检测]
E --> F(SNP微阵列)
E --> G(全基因组测序-WGS)
F --> H[UPD确认]
G --> H
H --> I[父母来源验证]
I --> J[排除印记染色体]
J --> K[最终诊断]
判断逻辑: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解读:排除大片段缺失/重复,但无法检测UPD(分辨率局限)。
- 关系:阴性结果需升级至SNP微阵列。
- SNP微阵列:
- 解读: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识别单亲二倍体(纯合性连续区域>10Mb)。
- 阈值:覆盖全基因组>90%,分辨率≥50kb。
- 全基因组测序:
- 解读:直接分析单核苷酸变异(SNV),精准判定染色体亲本来源。
- 关系:当SNP微阵列结果不明确时作为补充。
- 父母DNA验证:
- 逻辑:必需步骤,确认异常染色体仅源自单一亲本。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SNP微阵列结果:
- 异常意义:
- 检出长片段纯合区域(ROH)→ 提示UPD可能,需父母验证
- 特定染色体ROH(如15q11-q13)→ 需排除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
- 处理建议:立即启动父母样本比对。
- 异常意义:
-
生化指标异常:
- 甲状腺功能(TSH↑/FT4↓):
- 提示内分泌紊乱,可能关联UPD7(母源)或UPD14(父源)。
- 空腹血糖异常:
- 可能反映UPD6(父源)相关的短暂新生儿糖尿病风险。
- 甲状腺功能(TSH↑/FT4↓):
-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
- 无特异性改变:
- 白细胞/CRP正常 → 不支持感染性病因,指向遗传缺陷。
- 无特异性改变:
-
影像学关联指标:
- 骨密度Z值<-2.0(DXA检测):
- 提示骨骼发育不良,需排查UPD相关代谢异常。
- 骨密度Z值<-2.0(DXA检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SNP微阵列或WGS证实染色体单亲来源,必须结合父母DNA验证。
- 辅助检查路径:从基础核型分析进阶至基因组检测,避免漏诊。
- 实验室解读重点:
- SNP微阵列的ROH模式是UPD核心指标
- 生化异常需关联特定染色体UPD风险
- 影像学异常提示多系统受累可能性
参考文献:
- ACMG《单亲二体诊断技术指南》(2020)
- 《人类遗传病分子诊断学》
- NIH遗传学参考数据库 (MedGen: C1862779)
- 《临床基因组学实践标准》(ClinGen Consor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