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1号染色体重复Unspecified Duplications of chromosome 1
编码LD41.0Z
关键词
索引词Duplications of chromosome 1、未特指的1号染色体重复、1号染色体重复
缩写一号染色体重复
别名未特指的1号染色体三体、未特指的第一号染色体重复
未特指的1号染色体重复(LD41.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全基因组检测显示1号染色体存在≥400 kb的拷贝数增加(分辨率≥5 Mb时需结合其他验证方法)。
- 核型分析(G显带,550-850条带水平):明确可见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如长臂/短臂等臂染色体、环状染色体)。
-
必须条件:
- 至少存在以下两项临床表现:
- 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头围≤第3百分位)
- 认知障碍(IQ<70或发育商≤2个标准差)
- 特异性面容特征(眼距宽≥P97值、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
- 至少存在以下两项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
- 次要表型特征(满足三项及以上):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 肌张力低下(改良Ashworth量表≥1级)
- 小头畸形(OFC≤第3百分位)
- 癫痫(ILAE诊断标准)
- 产前超声异常:
- 胎儿生长受限(EFW<第10百分位)
- 侧脑室增宽(≥10 mm)
- 次要表型特征(满足三项及以上):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细胞遗传学检查
│ ├─核型分析(G显带)
│ └─FISH(针对1p36/1q21等热点区域)
├─分子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微阵列(CMA)
│ └─全基因组测序(WGS)
└─表型评估系统
├─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
└─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3岁)
判断逻辑:
-
核型分析:
- 分辨率≥550条带时可检测>5-10 Mb的重复,阴性结果不能排除微重复,需结合CMA。
- 发现标记染色体时需用FISH验证是否源自1号染色体。
-
CMA检测:
- 检出≥400 kb重复(log2 ratio≥0.3)需通过FISH或MLPA验证。
- 涉及OMIM致病基因(如GABRD、HNRNPU)时直接判定为致病性。
-
发育评估:
- Griffiths量表总分<85分提示全面发育迟缓,需结合遗传检测结果。
三、实验室参考值
-
细胞遗传学检查:
- 核型分析异常:发现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如46,XY,dup(1)(q21q23))即确诊。
- FISH阳性:使用1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RP11-433M15)信号数≥3个。
-
分子遗传学检测:
- CMA阈值:
- 致病性重复:包含≥1个剂量敏感基因且未收录于良性CNV数据库(DGV)。
- 临床意义未明(VUS):重复区域无已知致病基因但包含进化保守序列。
- CMA阈值:
-
生化指标:
- 血清PAPP-A:孕早期≤0.4 MoM时提示染色体异常风险增高(敏感性72%)。
- 羊水AFP:中孕期≥2.5 MoM需排查染色体异常(特异性68%)。
四、临床处理建议
-
新生儿期:
- 完成心脏超声(排除圆锥动脉干畸形)
- 听力筛查(ABR检测)
-
儿童期:
- 每6个月评估发育里程碑(使用BSID-III量表)
- 神经行为评估(ADOS-2筛查自闭症)
-
遗传咨询:
- 父母核型分析排除平衡重排
- 再发风险评估:新发突变者再发风险≤1%,父母携带者风险达50%
权威参考文献:
- 《临床细胞遗传学技术标准》(WHO, 2023)
- ACMG拷贝数变异解读指南(2022版)
- 《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规范》(国家卫健委,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