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后性多指畸形Postaxial polydactyly of fingers
编码LB78.2
关键词
索引词Postaxial polydactyly of fingers、轴后性多指畸形、轴后性多指畸形A型、单侧轴后性多指畸形A型、双侧轴后性多指畸形A型、轴后性多指(趾)畸形B型、单侧轴后性多指畸形B型、双侧轴后性多指畸形B型
缩写轴后多指
别名小指旁多指、外侧多指
轴后性多指畸形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解剖学异常:手部尺侧(小指侧)或足部腓侧存在一个或多个多余指/趾结构,需通过外观检查确认。
- 影像学证据:X线显示多余指/趾含有骨性结构(至少包含指骨基底部),并与主指形成分叉或独立骨性连接。
-
支持条件:
- 遗传学证据:检出GLI3基因致病性变异(如移码突变、无义突变)或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异常。
-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多指畸形或其他肢端发育异常病史(阳性预测值达65%)。
- 伴发畸形:合并并指、短指或颅面畸形(如Greig综合征特征性前额隆起)。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两项即可确诊。
- 若仅有单侧皮赘型多指,需满足影像学骨性连接证据+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首选):
- 判断逻辑:明确多余指骨与主指解剖关系(分叉型/独立型),评估指间关节发育状态。
- 异常意义:发现Y型指骨分叉提示需保留关节面重建术式选择。
- 三维CT重建:
- 判断逻辑:用于复杂型多指术前规划,显示血管神经束走行异常(如"双神经支配型")。
- X线检查(首选):
-
功能评估:
- 肌腱张力测试:
- 判断逻辑:通过被动屈伸检查判断多余指是否具有独立肌腱系统。
- 异常意义:存在独立伸肌腱提示术后可能残留功能障碍。
- 肌腱张力测试:
-
遗传学检查:
- Panel检测:
- 判断逻辑:优先检测GLI3、HOXD13、SHH等肢端发育相关基因。
- 异常意义:检出致病突变需扩展至全身系统评估(如脑部MRI排查Greig综合征)。
- Panel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影像学参数:
- 指骨夹角>15°:提示术后可能残留轴向偏斜,需行截骨矫形。
- 掌骨宽度比>1.2(患侧/健侧):表明掌骨发育异常,影响术后握力恢复。
-
基因检测:
- GLI3基因外显子缺失:与复杂型多指(Wassel IV型以上)显著相关(OR=8.2)。
- SHH增强子区突变:提示可能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需神经科会诊。
-
功能评估指标:
- 抓握力差值>30%(患侧/健侧):建议早期(6月龄前)手术干预。
- 拇指对掌角度<45°:提示可能合并鱼际肌发育不良。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解剖特征与影像学证据,复杂病例需三维影像重建。
- 检查优先度:X线为首选,基因检测适用于双侧/综合征型病例。
- 异常值处理:GLI3突变阳性者应筛查颅面部及神经系统畸形,关节角度异常需定制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多指畸形诊疗共识(2025版)
- J Pediatr Orthop. 2024;44(3):e267-e273(多指畸形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
- 北京积水潭医院《先天性手畸形手术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