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Unspecified 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41:32
编码BD70.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未特指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浅表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NOS
缩写STP
别名浅静脉-血栓-炎症、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未指定-部位-浅表-血栓性-静脉炎

未特指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BD7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显示受累浅静脉管腔闭塞、血流信号消失,静脉壁增厚≥3mm(特异性>95%)。
      • 血栓呈不可压缩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典型体征三联征
      • 沿浅静脉分布的条索状硬结(可触及)
      • 局部皮肤红斑伴边界清晰
      • 皮温升高(较周围组织温差≥1℃)
    • 疼痛特征
      • 持续性钝痛/刺痛,活动后加重(VAS评分≥4分)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
      • 近期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史(≤14天)
      • 恶性肿瘤活动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局部感染征象(蜂窝织炎/化脓性病灶)
    • 实验室指标
      • D-二聚体>0.5 mg/L(排除深静脉血栓阈值)
      • CRP>10 mg/L(提示炎症活动)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必须条件"中全部3项体征+1项疼痛特征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满足体征三联征+D-二聚体升高+至少1项高危因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首选检查] A --> C[鉴别检查] A --> D[病因排查]

B --> B1[彩色多普勒超声] B1 --> B11(静脉管腔闭塞) B1 --> B12(血流信号消失) B1 --> B13(静脉壁增厚≥3mm)

C --> C1[D-二聚体检测] C --> C2[下肢深静脉超声] C2 --> C21(排除深静脉血栓) C --> C3[CT静脉造影] C3 --> C31(疑似深静脉延伸时)

D --> D1[血培养] D --> D2[自身抗体谱] D2 --> D21(抗磷脂抗体等) D --> D3[肿瘤标志物]

判断逻辑

  • 超声:首选无创检查,血栓不可压缩性为特异性表现(敏感性98%)。
  • D-二聚体:>0.5 mg/L需排查深静脉血栓,但≤0.5 mg/L不能排除浅表血栓。
  • 深静脉超声:当硬结延伸至隐股交界处时必需进行(血栓延伸风险5-15%)。
  • 病因检查
    • 发热患者需血培养排除脓毒性静脉炎
    • 复发病例查抗磷脂抗体/肿瘤标志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D-二聚体

    • 轻度升高(0.5-2 mg/L):提示局部血栓形成,但需结合影像学(特异性60%)。
    • 显著升高(>2 mg/L):警示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风险,需紧急影像学评估。
  2.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反映静脉壁炎症强度,>50 mg/L提示合并感染或全身性疾病。
  3. 血常规

    • 白细胞>11×10⁹/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需排查感染性静脉炎(阳性预测值85%)。
    • 血小板<100×10⁹/L:提示抗磷脂综合征或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
  4. 凝血功能

    • APTT延长+狼疮抗凝物阳性:支持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性静脉炎。
  5. 血培养

    • 阳性结果:确诊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需调整抗生素覆盖金葡菌/链球菌。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超声显示静脉闭塞+典型体征三联征。
  • 关键鉴别:D-二聚体用于深静脉血栓排查,但阴性不排除浅表病变。
  • 病因导向:复发病例重点筛查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急性感染征象时必做血培养。

参考文献
《美国血液学会静脉血栓诊治指南》(ASH 2023)
《欧洲心血管学会浅表静脉血栓管理共识》(ESC 2022)
《中华医学会血栓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