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急性主髂动脉闭塞Unspecified Acute aortoiliac occlus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9:43
编码BD30.1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aortoiliac occlusion、未特指的急性主髂动脉闭塞、急性主髂动脉闭塞
缩写BD301Z、AAO
别名急性主髂动脉阻塞、急性主髂动脉堵塞、急性主动脉髂动脉阻塞、急性主动脉髂动脉堵塞、急性-主-髂-动脉-阻塞、急性-主-髂-动脉-堵塞

未特指的急性动脉闭塞(BD3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动脉管腔突然中断伴远端血流消失。
    • 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可见明确动脉闭塞平面及侧支循环状态。
  2. 必须条件

    • 典型临床表现:满足"6P征"中至少3项(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皮温降低)。
    • 影像学证据:CTA/DSA证实动脉完全闭塞(管腔截断征象+远端无血流灌注)。
  3. 支持条件

    • 高危因素: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近期血管介入治疗史。
    • 实验室证据:D-二聚体≥0.5 mg/L(FEU)或乳酸≥2.5 mmol/L。
    • 超声依据:彩色多普勒显示闭塞段血流信号消失,流速降至0 cm/s。
  4.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全部满足。
    • 高度疑似:支持条件≥2项+典型临床表现,需在6小时内完成影像学确诊。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CTA-首选) B --> B2(DSA-金标准) B --> B3(超声-初筛) C --> C1(D-二聚体) C --> C2(乳酸) C --> C3(凝血功能) D --> D1(踝肱指数ABI<0.4) D --> D2(经皮氧分压TcPO2<20 mmHg)

判断逻辑

  1. CTA
    • 闭塞平面判定:主动脉分叉处闭塞→双下肢缺血;髂动脉闭塞→单侧缺血。
    • 侧支评估:盆腔侧支开放提示慢性狭窄基础上的急性闭塞。
  2. 超声
    • 血流信号分级:0级(无血流)→完全闭塞;I级(微弱信号)→部分再通。
  3. D-二聚体
    • 5 mg/L需警惕合并深静脉血栓,但需排除其他血栓性疾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D-二聚体 <0.5 mg/L (FEU) ≥0.5 mg/L 提示血栓形成,但需结合影像学;>5 mg/L警惕多部位栓塞
乳酸 0.5-2.2 mmol/L ≥2.5 mmol/L >4 mmol/L提示肌肉坏死,需紧急血运重建
CK-MB <5 ng/mL ≥10 ng/mL 反映横纹肌溶解,>100 ng/mL需血液净化治疗
血小板 150-400×10⁹/L <100×10⁹/L 警惕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或DIC
纤维蛋白原 2-4 g/L <1.5 g/L 提示消耗性凝血病,需补充冷沉淀

四、决策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S[突发下肢疼痛+苍白] --> T1(急诊超声检查) T1 -- 血流消失 --> T2(立即CTA/DSA) T1 -- 可疑异常 --> T3(检测D-二聚体/乳酸) T2 -- 确诊闭塞 --> T4(6小时内血运重建) T3 -- D-二聚体↑+乳酸↑ --> T2 T4 -- 成功 --> T5(监测再灌注损伤) T4 -- 失败 --> T6(评估截肢指征)

参考文献

  1. 《急性动脉闭塞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2. 《血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3.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2021急性肢体缺血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