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Other specified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编码BD4Y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其他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
缩写CAOD、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
别名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周围动脉疾病、慢性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其他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显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特征(如Buerger病的"树根状"侧支循环或纤维肌发育不良的"串珠样"狭窄)。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血管活检证实全层血管炎(Buerger病)或平滑肌/胶原纤维异常增生(纤维肌发育不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必须条件(确诊核心):
- 影像学证据:CTA/MRA/DSA显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或狭窄(排除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 典型临床表现:
- 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200米)或静息痛(Fontaine Ⅱb-Ⅲ期)。
- 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
- 危险因素关联:
- Buerger病需明确吸烟史;纤维肌发育不良需符合年龄/性别特征(15-50岁女性)。
-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踝臂指数(ABI)≤0.7:提示严重下肢缺血。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 mg/L或ESR>20 mm/h(活动性Buerger病)。
- 皮肤温度差≥2℃(患肢 vs 健侧)。
- 游走性浅静脉炎(Buerger病特异性表现)。
-
确诊阈值:
- 确定性诊断:满足金标准中任一项 + 必须条件中影像学证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高度疑似诊断:必须条件全部满足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踝臂指数 ABI] B --> B2[多普勒超声] B --> B3[节段性压力测定] B --> B4[经皮氧分压 TcPO2] C --> C1[CT血管成像 CTA] C --> C2[MR血管成像 MRA] C --> C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C --> C4[血管内超声 IVUS]
判断逻辑:
-
ABI:
- 0.9-1.3:正常 → 排除诊断
- 0.4-0.7:中度缺血 → 需结合超声
- ≤0.4:严重缺血 → 立即行CTA/MRA
-
多普勒超声:
- 血流速度峰值升高(>200 cm/s)提示狭窄>50%
- 无血流信号→完全闭塞
-
CTA/MRA:
- "串珠样"狭窄→纤维肌发育不良
- 远端血管"截断征"→Buerger病
-
DSA:
- 金标准,指导血运重建术式选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10 mg/L提示Buerger病活动期;需抗炎治疗 |
血沉(ESR) | <20 mm/h (男)<30 mm/h (女) | 持续升高提示血管炎活动;监测治疗响应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 阴性 | 阳性需排除系统性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 |
抗磷脂抗体 | 阴性 | 阳性提示继发性血栓风险;需抗凝治疗 |
凝血功能 | PT/APTT正常 | D-二聚体>500 μg/L提示急性血栓形成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血小板>450×10⁹/L→血栓风险增加;WBC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活动性炎症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DSA特征性表现 + 组织病理学(金标准)。
- 检查策略:ABI/超声初筛 → CTA/MRA定位病变 → DSA确诊并规划治疗。
- 实验室重点:CRP/ESR评估炎症活动度,ANCA/抗磷脂抗体排除继发病因。
- 鉴别关键:严格区分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平滑肌增生/血管炎)。
参考文献:
- ACC/AHA《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2023)
- ESC《血管疾病管理共识》(2022)
-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Buerger病诊断标准(2024)
- Lancet:纤维肌发育不良诊疗进展(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