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脾脏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spleen

更新时间:2025-06-19 03:10:02
编码3B8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spleen、未特指的脾脏疾病、脾脏疾病、脾病
缩写未特指脾脏疾病
别名Unspecified-spleen-disease、Spleen-disease-NOS

未特指的脾脏疾病(3B8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病理学确诊:脾脏组织活检显示明确的病理改变(如滤泡增生、纤维化或异常代谢活动)且无法归类于其他特定脾脏疾病(如淋巴瘤、感染性肉芽肿等)。
  2. 必须条件

    • 影像学确认脾脏异常
      • 超声/CT显示脾肿大(长径≥12cm)或结构异常(梗死灶、占位等)
      • MRI证实脾脏密度/信号异常(如T2加权高信号提示炎症)
    • 排除其他特定疾病
      • 无明确感染源(血培养阴性)
      • 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证据(骨髓穿刺正常)
      • 无门脉高压(肝功正常、无食管静脉曲张)
  3. 支持条件 条件类型 阈值标准 临床意义
    症状支持 左上腹痛+腹胀感持续>2周 提示脾包膜牵张
    实验室支持 三系减少(PLT<100×10⁹/L,Hb<100g/L) 符合脾功能亢进特征
    免疫学指标 IgG4>135mg/dL 或 ANA≥1:160 提示自身免疫性脾损伤
    流行病学支持 疟疾流行区居住史/反复感染史 增加慢性脾损伤概率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血液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B --> B1[全血细胞计数] B --> B2[肝功能] B --> B3[免疫球蛋白] C --> C1[腹部超声] C --> C2[CT平扫+增强] C --> C3[MRI]

D[病因鉴别] --> E[感染排查] D --> F[血液病排查] D --> G[血管评估] E --> E1[血培养] E --> E2[EBV/CMV血清学] F --> F1[骨髓穿刺] F --> F2[流式细胞术] G --> G1[多普勒超声] G --> G2[门静脉CT造影]

H[确诊手段] --> I[脾穿刺活检] H --> J[腹腔镜探查]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优先
    • 超声发现脾肿大→CT评估结构细节(占位/梗死)
    • CT显示脾静脉扩张→多普勒超声测血流速度(>15cm/s提示淤血)
  2. 实验室联用
    • 三系减少+脾肿大→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病
    • IgG4升高+脾肿大→活检排查IgG4相关疾病
  3. 侵入性检查指征
    • 影像学发现占位且肿瘤标志物阴性→脾穿刺活检
    • 持续发热+血培养阴性→腹腔镜淋巴结活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小板计数 150-400×10⁹/L <100×10⁹/L:提示脾亢进或骨髓抑制 → 需排查自身免疫病 补充铁/叶酸,评估切脾指征
LDH 120-250 U/L >500 U/L:提示溶血或淋巴增殖性疾病 → 需结合胆红素/网织红细胞 行Coombs试验+骨髓检查
IgG4 8-140 mg/dL >135 mg/dL:提示IgG4相关疾病 → 需活检确认淋巴细胞浸润 糖皮质激素试验治疗
CA-125 <35 U/mL >60 U/mL:提示腹膜受累(如脾结核/转移癌) → 需腹腔镜探查 腹水细胞学检查
CRP <5 mg/L >2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 → 需排查感染/自身免疫病 血培养+自身抗体谱筛查
网织红细胞 0.5%-2.5% >3%:提示溶血 → 需查结合珠蛋白(<30mg/dL确诊) 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核心确诊路径:影像学异常 + 排除特定疾病 + 活检支持
  2. 关键鉴别点
    • 脾肿大伴三系减少→首选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病
    • 脾占位伴CA-125升高→优先排查卵巢/腹膜转移
  3. 治疗导向检查
    • IgG4升高→活检确认后启动免疫抑制治疗
    • 脾静脉血流加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参考文献

  • WHO《ICD-11脾脏疾病分类指南》(2023)
  • 《血液病诊断与治疗标准》(ASH 2024版)
  • 《腹部影像学诊断共识》(RSN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