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肥胖人群必看!饮食起居运动的养生建议
正文 夏季,骄阳似火,空气仿佛都被热浪裹挟。对于肥胖人群而言,这个季节更是挑战重重。中医理论中“阳气浮越于表,内里易虚”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夏季人体的生理特点,也凸显出夏季调养对于肥胖人群的重要性。然而,当下社会,“贪凉消暑”成了不少人的习惯,过度依赖冷饮、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等行为,如同无形的“杀手”,可能加重肥胖人群体质偏寒或脾虚的问题。就拿2025年夏季的上海来说,湿度极大,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科学调适显得尤为必要。
夏季肥胖人群的生理特点与常见误区解析
体质特征
肥胖人群大多存在阳虚或痰湿体质,到了夏季,暑湿困脾的症状便会找上门来,比如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此时,一定要避免进一步损伤阳气。《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调养阳气就如同给身体的代谢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能有效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当阳气充足时,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正常运转,代谢也会更加顺畅,从而有助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改善体质。
常见误区
- 过度依赖冷饮: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喜欢用冷饮来降温,却不知这可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本草纲目》记载苦瓜“除邪热”,它能帮助我们清热解暑,而冷饮却会损伤脾胃阳气。冷饮进入人体后,会使脾胃的温度急剧下降,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脾胃虚寒,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 空调直吹导致“寒湿闭表”:空调直吹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WHO的研究数据表明,低温环境会增加感冒的风险。当空调风直吹身体时,寒湿之邪容易闭阻在体表,使人体的毛孔关闭,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导致“寒湿闭表”。此时,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头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 运动后立即冷水澡的不当操作:运动后,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澡来快速降温,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后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血管会突然收缩,血液流动受阻,会导致身体的散热功能出现障碍,还可能引发肌肉痉挛、感冒等疾病。
饮食调养的“三色原则”科学方案
苦味清热
以苦瓜为例,它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如苦瓜苷,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凉拌苦瓜蒜泥是一道非常适合夏季的菜肴。制作时,先将苦瓜去瓤,这样可以避免其寒性过重。然后将苦瓜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加入蒜泥、醋、盐、香油等调料拌匀即可。这道菜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开胃消食。
酸味固表
乌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具有收敛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酸味食物能够调节汗液的流失。乌梅五味子茶就是一款很好的饮品,配方为乌梅10克、五味子5克,将它们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建议在出汗较多的时候饮用,能够帮助我们固表止汗,防止汗液过度流失。
甘淡健脾
薏米和冬瓜都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1500-1700毫升的水分。“三豆汤”(绿豆+薏米+赤小豆)是一款非常适合夏季饮用的汤品。熬制时,将绿豆、薏米、赤小豆按照1:1:1的比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40分钟,直到豆子软烂。建议在午后饮用,能够起到健脾利水、清热解暑的作用。
起居调摄的环境控制策略
温度管理
根据2025年上海地区气象局的报告,夏季湿度较大。为了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建议将空调设定在26℃,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每2小时通风15分钟,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通风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的空气,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睡眠优化
中医讲究“夜卧早起”,23点前入睡符合人体的睡眠周期理论。在睡眠过程中,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与身体的代谢修复密切相关。建议在12:15-12:45进行午休,这就是所谓的“补子午觉”。午休时,可以配合10分钟的正念呼吸冥想,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身体的放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湿度调节
环境工程学的研究表明,50%-60%的湿度对皮肤屏障功能有很好的维护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加湿器或在室内摆放水盆的方式来调节室内湿度。相比之下,加湿器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室内湿度,而水盆则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当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时,皮肤会更加水润,减少干燥、瘙痒等问题的发生。
运动养生的强度控制与恢复管理
时间选择
10点至16点紫外线指数较高,体感温度也比较高,此时并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清晨的滨江步道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场所,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清晨的空气清新,氧气含量高,人体在运动时能够更好地吸收氧气,提高运动效果。而且,清晨的气温相对较低,人体的体能消耗也比较小,能够更好地坚持运动。
心率监测
我们可以通过(220 - 年龄)×60%的公式来计算运动安全区间。例如,40岁的人群,目标心率应≤110次/分。游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对关节的压力较小;八段锦则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恢复要点
运动后,一定不要立即洗冷水澡。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后皮肤血管扩张,立即洗冷水澡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身体的正常恢复。而用温水擦身则可以更有效地散热,《运动与健康科学》期刊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运动后,还需要补充电解质,我们可以在500ml水中加入1g盐,再吃一根香蕉,这样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钾钠元素,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情志调节与自我保健技巧
情绪管理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渔舟唱晚》古筝曲能够促进α脑电波的产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当我们感到烦躁、焦虑时,可以听一听这首曲子,让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正念呼吸的“4 - 6秒呼吸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具体做法是:慢慢地吸气4秒,然后屏住呼吸2秒,再慢慢地呼气6秒,重复这个过程。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情绪日记来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记录的内容包括时间、诱因、生理反应等。通过分析情绪日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情绪。
穴位应用
大椎穴和足三里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从经络循行路径来看,大椎穴具有退热解表的作用,足三里穴则能健脾和胃。我们可以通过掐按的手法来刺激这两个穴位,每次掐按5 - 10秒,每日2次。需要注意的是,颈椎病患者在掐按大椎穴时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结语
夏季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个维度同步调整。中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现代科学证据则为我们的养生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不同体质的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比如痰湿体质的人可以增加冬瓜的摄入,气虚体质的人可以延长午休时间。为了评估养生方案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2周周期记录自测表,记录晨起口干程度、运动耐受度等指标。通过持续的记录和调整,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让自己在夏季保持健康、舒适的状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夏季养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