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时间与健康

午睡超1小时死亡风险增30%,这些科学建议请收好!

作者:张熙
2025-04-17 09:05:01阅读时长3分钟1037字
保健科心血管疾病午睡健康死亡风险科学建议适度午睡生物钟慢性疾病作息规律睡眠质量

近期一项医学研究有了惊人发现: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5%。这一结论早在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年会上首次公布,后续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其可靠性。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午睡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大家提供科学的午睡建议,助力改善个人健康状况。

最新发现:午睡时长与健康风险的关系

广州医科大学发表在《睡眠医学》杂志上的研究颇为引人关注。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20多个研究共313651名参与者的数据,结果显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60分钟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5%。

长时间午睡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它可能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正常的睡眠是有节律的,过长时间午睡会打乱这个节律,让身体的休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比如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出现异常。此外,认知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让人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度午睡,比如30分钟以内,可是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让整体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专家解读:如何科学管理午睡习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医师郭兮恒在接受央视《生活圈》节目采访时指出,午睡时长在6至40分钟之间能够获得最佳收益。具体建议如下:

  1. 控制时间:把午睡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样既能让身体得到休息,又不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
  2. 选好时间:通常建议在午餐后1至2小时内进行午睡。饭后马上午睡可不好,因为饭后血液会集中于消化系统,导致脑部供血减少,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夜间睡眠充足。适度午睡能缓解疲劳、改善记忆力和情绪状态,但长时间午睡会让生物钟紊乱,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个人健康管理:午睡与慢性疾病的预防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不是小事,它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举个例子,小李是一名上班族,以前经常熬夜,中午也不午睡,工作效率很低,身体还总不舒服。后来他调整了作息,每天中午适度午睡30分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上去了。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午睡习惯:

  • 老年人可能睡眠时间短一些,午睡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但也不要超过1小时。
  • 年轻人精力相对充沛,30分钟以内的午睡就足够了。

大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午睡计划,并定期评估效果,看看是否对身体有益。

午睡虽是日常休息方式,但时间和频率得科学管理。遵循上述建议,就能最大程度发挥午睡益处,避免潜在健康风险。未来,随着医学研究深入,我们会获得更多关于午睡与健康关系的科学知识,更好地指导个人健康管理。希望大家关注医学研究进展及新疗法的应用,一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