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生存警示录:中暑无小事
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考验着每一个生灵的适应极限。近日,著名歌手陈奕迅在户外活动时不幸中暑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而更加令人心痛的是,江苏镇江一名年轻女孩在炎炎夏日中,满怀热情地攀登高峰,却不幸因中暑导致的热射病而永远倒下了。这些事件,再次敲响了夏季防暑降温的警钟。在这持续高温的季节里,了解中暑的成因、症状、预防与急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高温:无形的夏日杀手
夏季,地球北半球的许多地区进入了“烧烤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公共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温不仅让人感到不适,更是直接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中暑及其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中暑与热射病:从轻微不适到生命危机
中暑,简单来说,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散热机制失衡,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但当环境湿度高、风速低时,汗液蒸发效率大大降低,散热能力受限,进而导致体温上升。此外,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以及户外工作者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或暴露风险较高,更易成为中暑的高危群体。
中暑分为几个阶段,从轻微的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到可能致命的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
轻症中暑:上述症状加剧,伴有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重症中暑:特别是热射病,可导致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热射病,作为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其特征是体温急剧升高,通常超过40°C,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热射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预防中暑的黄金法则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一日间最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合理补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这些会促进体液流失。
穿着透气:选择宽松、浅色、吸汗快干的衣物,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调节室内温度:利用空调或风扇保持室内凉爽,尽量在阴凉处休息。
劳动保护:户外劳动者应采取轮换作业制度,佩戴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并补充水分。
关注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疾病患者更易中暑,需特别注意防护。
防患于未然:中暑的预防策略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减少10点至16点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选择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段。
合理补水与电解质平衡:频繁少量饮水,避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必要时可补充运动饮料。
适宜着装: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保持室内凉爽:利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特殊关怀:对老年人、儿童、病患和宠物给予额外关照,确保他们处于凉爽环境中。
户外工作防护:户外工作者应定时休息,寻找阴凉处避暑,佩戴防晒装备,增加轮岗频次。
紧急应对:中暑后的正确处理
迅速移至阴凉处:发现中暑迹象,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
物理降温:使用冷水擦拭全身,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内侧,可使用风扇加速散热。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意识清醒者可适量给予清水或电解质饮料,切忌过量饮水。
紧急就医:对于严重中暑或疑似热射病患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治疗。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检查抑郁一般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医是否可以治疗男性脱发
2025-05-14男性脱发是否会遗传
2025-05-14男性脱发的危害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