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在心力衰竭和房颤患者中的作用

Role of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韩国英文医学/心脏病学
新闻源: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5-07-09 09:31:12阅读时长3分钟1452字
导管消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节律控制心率控制左心室功能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临床结果治疗方案

心房颤动(AF)和心力衰竭(HF)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存并相互恶化。过去几十年里,AF和HF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进展,但关于心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更为优越仍存在争议。此外,对于节律控制策略而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消融术哪种更优也尚无定论。随着AF消融结果的改善,一些研究评估了AF消融对HF患者的潜在益处。导管消融在AF和左心室(LV)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积极影响不仅限于节律结果,还可能改善LV功能。

【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和预后】

AF和HF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常共存并导致显著的结构、电生理和临床并发症。AF和HF共享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肥胖、吸烟、慢性肾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全球有超过5900万人患有AF,预计到2050年美国AF患者数量将增加至1210万,到2060年欧洲将增加至1790万。2017年全球约有6430万人受HF影响。在韩国,过去十年间AF的发病率增加了1.5倍,到2022年达到每10万人年275例。此外,预计2022年AF患者中HF的比例为27.6%。

【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在AF合并HF中的对比】

丹麦心力衰竭多中心研究(DIAMOND-CHF)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使用dofetilide进行药理节律控制与安慰剂在HFrEF和AF患者中的效果。结果显示,dofetilide显著降低了因HF恶化的住院率,但在死亡率方面没有影响。AFFIRM试验的亚组研究表明,当前存在的AF与较差的NYHA功能分级相关。近期EAST-AFNET4试验的预设亚组分析显示,早期节律控制(ERC)策略在心血管死亡、卒中或因HF恶化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复合终点方面优于常规护理。

【HFrEF患者AF的导管消融】

多项研究评估了AF消融在HFrEF患者中的潜在益处。例如,AATAC试验表明,导管消融在实现长期无AF、减少计划外住院和降低死亡率方面优于胺碘酮。CAMERA-MRI试验显示,导管消融组的LVEF显著改善,58%的患者恢复正常收缩功能,而药物组仅为9%。CASTLE-AF研究发现,导管消融组的全因死亡或因HF住院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HFpEF和HFmrEF患者AF的导管消融】

尽管有许多关于HFrEF患者AF消融的数据,但针对HFpEF和HFmrEF患者的大规模研究有限。CABANA试验的预设亚组分析显示,AF消融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AF复发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一项小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消融组在峰值PCWP、峰值相对VO2和NT-pro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AF和HF的首次治疗——导管消融】

AF诊断和节律控制治疗的时间影响预后,AF诊断后的前12个月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早期节律控制改善心血管结局,即使在有HF症状的患者中也是如此。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临床试验】

RAFT-AF Extend试验是原RAFT-AF的扩展研究,提供了额外24个月的随访,以评估基于消融的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在高负担AF患者中的长期结果。CABA-HFPEF试验评估了AF消融作为HFpEF和HFmrEF患者初始节律控制疗法的效果。TAP-CHF试验旨在比较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在AF和HFpEF患者中的效果。

【结论】

AF和HF是相互加剧的共存条件,各种研究探索了治疗方案。近期研究表明,维持窦性心律可改善HF患者的临床结果,特别是在HFrEF患者中。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策略在HF和AF患者中改善了LV功能、HF症状、AF复发、住院率和死亡率。鉴于这些发现,导管消融可能是管理HF患者AF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个体。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改进患者选择、确定最佳消融时机并评估长期结果。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