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气血津液证(TM1)Other specified Body constituents patterns (TM1)
编码SF4Y
关键词
索引词Body constituents patterns (TM1)、其他特指的气血津液证(TM1)
别名气血津液病证、气血津液失调证
其他特指的气血津液证(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四诊合参辨证:通过望(舌象)、闻(声息)、问(症状)、切(脉象)综合分析,符合气血津液失调的核心病机,且排除其他特指证型(如单纯脏腑证、六经证等)。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症状组合:同时存在以下至少两类症状群:
- 气虚表现(疲倦乏力、自汗、声低懒言)
- 血/津液异常表现(面色淡白/萎黄、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胸胁胀痛/刺痛固定)
- 体征支持:
- 舌象异常(舌淡/紫暗/有瘀斑,或苔白腻)
- 脉象异常(脉虚/细弱/涩滞/弦滑)
- 症状组合:同时存在以下至少两类症状群: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程特征:症状持续≥2周,且呈渐进性加重或反复发作。
- 诱因关联:存在明确诱因(如情志刺激、劳累过度、外感病史)。
- 现代医学排除证据: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可解释全部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贫血、自身免疫病、肿瘤)。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气血津液证评估] --> B[核心辨证检查] A --> C[现代医学辅助检查] B --> B1[舌诊] B --> B2[脉诊] B --> B3[症状问诊] C --> C1[血液检查] C1 --> C11[血常规] C1 --> C12[生化全项] C --> C2[影像学检查] C2 --> C21[腹部超声] C2 --> C22[必要时CT/MRI] C --> C3[特殊评估] C3 --> C31[心电图-心悸者] C3 --> C32[关节超声-伴疼痛者] -
判断逻辑:
- 舌诊/脉诊:
- 舌质淡白+脉细弱 → 支持气血两虚
- 舌紫暗瘀斑+脉涩 → 支持气滞血瘀
- 苔白腻+脉滑 → 支持痰湿内蕴
- 血液检查:
- 血红蛋白↓伴面色萎黄 → 佐证血虚
- CRP/ESR正常 → 排除活动性炎症,支持功能失调
- 影像学:
- 腹部超声无器质性病变 → 支持“气滞”为功能性紊乱
- 发现淋巴结肿大 → 需与感染/肿瘤鉴别
- 舌诊/脉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Hb)<120 g/L(女)/130 g/L(男):
- 异常意义:提示贫血,支持血虚证(需结合面色淡白、心悸)
- 处理:查铁代谢、维生素B12/叶酸
- 白细胞计数正常:
- 异常意义:排除感染,指向非炎性气血失调
- 血红蛋白(Hb)<120 g/L(女)/130 g/L(男):
-
生化指标:
- 白蛋白(ALB)<35 g/L:
- 异常意义:营养不良状态,佐证气血生化不足(脾虚)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
- 异常意义:若伴乏力、肢体沉重,需考虑津液代谢失常
- 白蛋白(ALB)<35 g/L:
-
炎症标志物:
- CRP<5 mg/L,ESR<20 mm/h:
- 异常意义:支持非感染性/非自身免疫性病变
- CRP<5 mg/L,ESR<20 mm/h:
-
影像学报告:
- 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异常意义:若伴腹痛腹胀,需与气滞关联,但需排除淋巴瘤
- 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四诊辨证的典型症状组合+特征性舌脉。
- 辅助检查作用:现代医学手段主要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及评估并发症。
- 实验室异常解读:指标变化需与临床表现关联(如Hb↓+面色萎黄=血虚证支持)。
依据来源:
《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诊疗指南
ICD-11传统医学章节(TM1)定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