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TM1)Blood stasis pattern (TM1)
编码SF01
关键词
索引词Blood stasis pattern (TM1)、血瘀证(TM1)
同义词Blood stagnation pattern (TM)
缩写血瘀、瘀血证
别名瘀血、血凝证、血块证、血液循环障碍证
(SF01)血瘀证(TM1)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固定性疼痛:
- 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针刺样痛,痛处固定不移,按压后加重(常见,约70%-90%患者出现)。
- 典型部位:胸胁、下腹部或外伤区域(《金匮要略》记载)。
-
异常出血:
- 鼻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或月经量多(较少见,约30%-50%患者出现)。
- 出血特点:血色暗紫或夹有血块(《血证论》描述)。
伴随症状
- 胸闷/心悸:
- 血瘀阻遏心脉时可见(约40%-60%患者出现)。
- 头晕目眩:
- 血瘀致脑络不畅时表现(约20%-30%患者出现)。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舌象特征:
-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高发,约80%-95%患者出现,现代舌诊研究证实)。
- 舌下络脉迂曲增粗(《中医诊断学》明确体征)。
-
脉象特征:
- 涩脉(血流不畅)、弦脉(气机阻滞)或结代脉(心律失常相关)(约60%-80%患者出现)。
-
皮肤表现:
- 局部青紫瘀斑(创伤后常见),或肢端紫绀(慢性血瘀者约50%-70%)。
-
腹部体征:
- 可触及质硬包块(如子宫肌瘤、肝硬化等继发表现,发生率因原发病而异)。
影像学/实验室特征
- 微循环障碍(活体甲襞微循环检测):
- 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实验研究显示阳性率约70%)。
- 血液流变学异常:
- 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临床检验阳性率约60%-80%)。
- 超声特征:
- 血管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慢性血瘀相关,发生率随病程增加)。
注:
- 数据参考《中医内科学》(第10版)血瘀证章节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临床研究(2018-2022年文献)。
- 出现几率受病程阶段、合并证型及检测方法影响,急性外伤性血瘀以局部体征为主,慢性内科血瘀以舌脉异常为特征。
- 未发现特异性影像学标志物,上述异常为相关病理改变的间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