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淋巴结增大Unspecified Enlarged lymph nod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57:25
编码MA01.Z

关键词

索引词Enlarged lymph nodes、未特指的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增大、淋巴腺增生、淋巴样增生、淋巴组织增生、腺病、腺体肥大、淋巴腺肥大、淋巴结肿大、淋巴腺肿大、淋巴腺性肥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病、腺体肿胀、腺肥大、淋巴结肿胀、淋巴增生、淋巴腺肿胀
缩写未特指淋巴结增大、淋巴结肿大NOS

未特指的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
    • 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显示非特异性炎性增生(如滤泡区/副皮质区增生)且排除恶性肿瘤、特异性感染(结核、弓形虫等)及其他可明确病因的疾病。

必须条件

  1. 客观体征
    • 触及一个或多个区域淋巴结肿大(直径≥1cm,锁骨上淋巴结≥0.5cm)。
    • 淋巴结持续增大时间≥2周(排除一过性感染反应)。
  2. 排除标准
    • 无明确感染灶(如龋齿、皮肤破损等)可解释淋巴结肿大。
    • 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恶性肿瘤(如CT无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阴性)。

支持条件

  1. 临床表现
    • 伴随低热(37.3-38℃)或盗汗(≥3次/周)。
    • 无痛性肿大(提示非感染性病因)。
  2. 实验室指标
    • ESR>30 mm/h或CRP>10 mg/L(提示慢性炎症)。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提示病毒感染)。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触诊评估) A --> B2(血液检查) A --> B3(影像学检查) B1 --> C1[淋巴结大小/质地/活动度] B2 --> C2[全血细胞计数] B2 --> C3[CRP/ESR] B2 --> C4[病毒血清学] B3 --> C5[超声] B3 --> C6[胸部CT] B3 --> C7[腹部CT] B3 --> C8[PET-CT] A --> D[高级评估] D --> E1(淋巴结活检) D --> E2(骨髓穿刺) D --> E3(自身抗体谱)

判断逻辑

  1. 超声检查
    • 良性征象:卵圆形、门部血流保留、皮质均匀(敏感性85%)。
    • 恶性征象:球形、皮质增厚>3mm、门部血流消失(特异性90%)。
  2. CT扫描
    • 纵膈/腹膜后淋巴结>1.5cm或融合成团提示淋巴瘤/转移癌(阳性预测值70%)。
  3. PET-CT
    • SUVmax>5.0提示恶性可能(准确性85%),但需结合病理确诊。
  4. 淋巴结活检指征
    • 淋巴结进行性增大>4周
    • 合并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下降)
    • 多区域淋巴结肿大(≥3个非相邻区域)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白细胞计数 4.0-10.0×10⁹/L ↑:细菌感染/白血病;↓:病毒感染/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比例 40%-75% ↑>80%:细菌感染;↓<40%: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
淋巴细胞绝对值 1.1-3.2×10⁹/L ↑>5×10⁹/L:EBV/CMV感染;↓<0.8×10⁹/L:HIV/淋巴瘤
C反应蛋白(CRP) <5 mg/L >50 mg/L提示细菌感染;20-50 mg/L见于自身免疫病/肿瘤
EB病毒抗体 VCA-IgM阴性 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IgG高亲和力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乳酸脱氢酶(LDH) 120-246 U/L ↑>500 U/L提示淋巴瘤/转移癌
可溶性IL-2受体 <640 U/mL ↑>2000 U/mL提示T细胞淋巴瘤(特异性85%)
β2-微球蛋白 0.8-2.2 mg/L ↑>3.5 mg/L提示淋巴增殖性疾病

四、诊断流程建议

  1. 第一步:完善血常规+CRP+EBV/CMV血清学
  2. 第二步:淋巴结超声+可疑区域CT扫描
  3. 第三步:若4周无缩小→活检(首选切除活检)
  4. 第四步:PET-CT引导下选择代谢最高淋巴结活检(敏感性95%)

参考文献

  • 《血液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
  • 《淋巴瘤诊疗规范》(NCCN指南中文版)